廚師丟飯碗?陸首個機器人大廚獲批任職:煎餅3分鐘出菜

北京行政審批鼓勵先行先試陸首個機器人大廚獲批任職。(大陸央視)

北京行政審批鼓勵先行先試陸首個機器人大廚獲批任職。(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報導,北京經開區範圍內的10萬多家經營主體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機器人、商業航太、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未來產業在這裡蓬勃發展。其中,攤麪糊、翻面、加料,再捲起來,手藝嫺熟的煎餅果子師傅其實是一臺煎餅機器人,3分鐘出品一個熱乎煎餅果子背後,是100多項智慧財產權、萬個零組件和這家機器人公司8年的打磨。公司負責人說,去年,當這款機器人終於要從產品研發走向商業化探索時,卻被一張證卡住了。

於欽偉稱,2023年底,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經修訂發佈自動設備從事食品經營活動的辦法,但如何拿到食品經營許可證大陸全國都還沒有先例。北京經開區瞭解企業需求後,聯動各相關部門一起推動制度創新,最終,去年公司獲得了大陸首張熱食類餐飲機器人《食品經營許可證》。有了它,公司開始批量交付近百臺煎餅機器人,今年將煎餅機器人的訂單目標定爲5000—10000臺,還將遷移開發現蒸、現烤等系列機器人。

爲了更加貼近企業,北京經開區在轄區內設置了11個企業服務港,這個服務港直接進駐到產業園區大樓,整合近90個政務事項直接辦,周圍2000多家經營主體可以不用跑管委會。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企服務崗通明湖服務港總幹事文晶稱:大概服務的企業是2600多家,基本上一年都要全部走訪一遍。企業一般有幾個方面訴求,比如說找場地,還有就是找資金、找投融資,第三個就是找政策。

通過這樣的創新管道,企業可以跨部門聯絡政府,實現更高效的溝通。這家生物科技公司去年在購買工業用地廠房時遇到房產證辦理的流程性問題,通過服務港機制,企業和產業促進部門、住建和土地資源部門一起溝通,最終,企業順利取得擴產廠房房產證。

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李長得表示,有一個機制叫「吹哨報到」的機制,就是企業吹哨,部門報到。然後在當天就組織了一個集合的會議,各個部門在一起說這個事情,就能夠順利解決了。

北京經開區工委組織人事部部長李冰指出:服務港可以給部門派活,來集中調度管委會各部門,可以覆蓋到落地選址、工商註冊、日常經營、技術反覆運算,包括成果轉化、降本增效、增資擴產等等各個企業成長的一些關鍵環節,及時解決企業發展的難題,護航民營企業的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