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馬仙是東北現在最搶手的職業

作爲一個東北孩子,沒聽過出馬仙,就像不認識趙本山。

趙老師近年已淡出大衆視野。然而出馬仙,卻以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出現在我的世界。

互聯網上現在有這樣一種論調,說東北現在就業的兩大好出路,一個是上岸,一個是出馬。

甚至有誇張評論說,這幾年東北出馬的可能比待業大學生還要多。

南來的北往的,修拉鎖的釘掌的,洗腳的按摩的,倒騰過一手玫瑰二手車的,現在都出馬了。

樓下炸大果子的老姑夫,現在都不想當古早味小吃主理人了,預備預備也要轉型開始出馬了。

過去十里八鄉有一個,現在一棟樓能有7個。

人人有功練,人人有馬出。

大出馬時代來了。

曾經我們把爭搶一份好工作,稱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沒想到這馬,是出馬的馬。

多年以後,面對靈活就業,我們或許會想起有一種靈活,是用通靈的形式討生活。

畢竟在肉眼可見的當下。

東北出馬仙已經內捲了。

東北出馬仙已經內捲了

出馬仙不是仙,是人。

“出馬仙”是流傳在東北地區民間,以供奉動物仙並通過請仙附身獲得神通爲基礎邏輯,融合華北地區四大門(胡黃白柳)、佛道兩教元素,以及滿蒙薩滿教傳統,形成的一套複雜信仰體系。

在四大門基礎上發展爲五大仙——狐黃白柳灰,爲狐狸、黃鼠狼、刺蝟、蛇、老鼠五種精怪,亦有胡黃常(蛇)蟒的說法。

電影《北方一片蒼茫》

民間傳說這些動物仙以及一些屬地散仙,爲了修行得道積累功德,或是接受上方正神指派,走出洞府深山來到人間扶危濟困。

仙家不便以本體示人,又無法與人直接溝通,需要附於人身。這個被附身的“有緣人”就是仙家的“弟馬”,被稱爲出馬仙。

在迷信理解中,出馬仙通過附體形式在凡人與仙鬼之間充當媒介,可走陰過陽,知過去未來,能夠替人看病查事、答惑解困。

紀錄片《頂香》

出馬仙又叫“出堂”、“頂香”,你可以將其理解爲“靈媒”、“薩滿”,或者類似jojo裡面的替身使者,甚至峽谷裡選擇英雄的召喚師。

總之,出馬仙,是由人來從事的一項行當。

過去人們對於出馬仙的認識,往往是某個旮旯衚衕裡鰥寡孤獨的先知,以及古老而神秘的儀式。

電影《北方一片蒼茫》

當然,還有一些外地朋友將其誤解成了一種邪典說唱流派,宗教融合Fushion。

不過到了2024,眼下出馬仙的神秘氣息大概已經消散殆盡了。

如果說之前想吃出馬這碗飯,必須有一些相對古典主義的機緣,那現在出馬仙這行就相當於技術爆炸了,非常後現代,好像突然一個節點出馬仙大模型涌現了。

朋友圈裡去年還給人上門打水光針的,今年就出馬查事了。不僅這,賣鴨貨的、賣饅頭的,健身的、練瑜伽的,這兩年無視社會分工突然都轉行幹出馬了。

原來身邊上班的朋友,疫情時可能天命感召,出馬了。甚至,賣情趣用品的也脫離了低級趣味,出上了。還中學爲體西學爲用,加上了塔羅牌等技術創新。

如果出馬仙保真,那現在東北的老仙明顯已經不夠分配了。

在線下,圍繞着喪葬用品、宗教器具、測字起名的實體店,出馬仙在一些街道和區域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羣,幾乎家家能出馬,店店能看事,玄學界黃河路。

更別提居民樓裡的出馬仙工作室(堂口),晚上小區一開燈,牌位、神龕,紅白LED交相輝映,以夢爲馬,隨處可棲。

如果給東北出馬仙行業做一個大衆點評,投到地圖上,可能會比探店博主嘴裡本地開了20多年的老店還海了去。

問一嘴哪有真的,我想找個尖的,座標哈爾濱,從老城區到外五縣再一路到瀋陽,到處都有靈驗報告,就算在同一個屯子都不帶重名的。

甚至有一種錯覺,出馬仙在東北實現了某種家庭承包制。

在社交媒體上搜索誰是出馬的,有人說我公公就是,有人說我爸爸就是,有人說我老公是,還有人說我就是。醫學生出馬一頂倆,虛實兼治,雙管齊下。

如同任何一個即將飽和的賽道,過度內卷帶來的是價格的毒藥。

東北出馬仙也不例外。

比方說,現在你想立個堂口,兩千年以上的老仙,兩萬就給你安排了,平均一年工齡10塊錢。

線上看事這塊就更不用說了,有人開價200,那就有人開價66。

現在最新情況是,看事的客單價已經被打到5塊錢一次了。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如果找一位轉行新晉出馬仙算一算,東北怎麼一下多出來這麼多出馬仙?

料想應是:我到東三省來,只爲三件事,賺錢,賺錢,還是湯姆的賺錢。

據一位網友說,他自己舅子出馬一年劃拉了70多個,目測個人營收幾乎翻了14倍。

新入場的出馬仙或許還沒摸到門道就內捲了,不過縱觀整個行業的中上部還是相當堅挺的。

線下查事一次收大幾百,前後說不了幾分鐘。

破事免災一次要千把塊,只看廣告不管療效。

如果要是什麼送冤親債主、補財庫這一類陣仗比較大的,那可能就得過萬了,真跟燒錢一樣快。

再結合着很多出馬仙非常高的開單率,那這個營收能力可以說是相當可觀。

寫這篇稿子期間,我找到一位在網上給人答過疑的出馬先生,想進入出馬仙們的羣聊深入瞭解,可我發現他幾乎每天都能開單跑業務,比主編還忙,直到截稿也沒空理我。

如果再考慮到出馬仙的低成本投入、低門檻准入、低強度輸出,的確是很有競爭力的神仙工作。

出馬仙上工的前期投資的確沒多少,不像電影《雙瞳》裡走道家成仙路子的得在大廈裡蓋Loft,就算請了四樑八柱,在家立了整套堂口,也就是幾萬錢的支出,可比開個店省錢多了。

當出馬仙還不用考試,沒有執業資格證,不用找人託關係,以及都不看年齡、性別和學歷,甚至很多時候女性從業者會更受歡迎,屬於是真正的女性友好崗位。

工作內容主要是出具諮詢意見,乙方普遍還不敢不聽你的。

輕鬆加愉快,簡簡單單就把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甩在了身後。

你可能會問,出馬仙的生意果真就這麼好做?

人們就這麼迷信,不信賽先生改信賽半仙了?

其實,出馬仙跟這個時代所有還在瘋狂賺錢的生意有相同的底色,出馬仙行業的核動力是焦慮。

甚至說,時代焦慮越重,出馬仙就越受歡迎。

可以看看那些去找出馬仙看事查事的,多數都是爲了啥,很多年輕人是爲一份穩定收入的考試。

中年人或許是爲了安安穩穩開個店,創業未半而環境下行心裡不踏實。

當然,還有被裁員浪潮和僱傭霸凌衝擊得啥也不是的當代社畜,想讓老仙出馬幫要回拖欠工資。

需求端焦慮溢出了,那供給端呢?有趣的是,在出馬仙的行業市場上,供給那側可能更焦慮。

傳說成爲出馬仙其實是一種被動的選擇。老仙爲了讓挑選的有緣之人成爲自己的“弟馬”,一般前期會通過“病磨”、“事磨”等讓弟子陷入逆境乃至絕境。

在正式出馬之前,人往往會經歷運勢不佳、情感不順、身體頹喪甚至重病,精神挫敗甚至瘋癲。

“薩滿”(Shaman)一詞,就來源於通古斯語, 意思就是——激動的、不安的、瘋狂的人。

來自文獻調研

如果說在下行時代裡充滿幻想也能算作一種癔病,那當代年輕人的精神狀態哪有不瘋的啊?

很有可能明明是吃了時代的瓜落,卻誤會成了自己的天命仙緣已到,心靈剛需、再就業的壓力,勸天勸地,勸勸自己,得了,那還不如就出馬了。

東北作家鄭執的小說《仙症》,王寶強主演的電影《Hello!樹先生》,諸多文藝作品都曾描繪過這樣的失意羣體,時代的故事從來都不新鮮。

算不盡芸芸衆生微賤命,回頭看五味雜陳奈何天。

(完)

設計/視覺L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