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與消費雙重帶動下 上半年經濟增速高於預期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佈數據顯示,初步覈算,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二季度GDP增長5.2%。

考慮到去年二季度高基數效應,二季度在搶出口和財政發力帶動下,經濟增速仍然高於5%的年初目標,二季度GDP增速韌性較強。分產業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爲3.8%、4.8%、5.7%,環比一季度分別爲0.3%、-0.9%、0.4%,除第二產業由於建築業表現偏弱受影響外均繼續改善。

從需求端來看,6月數據呈現出口、消費兩旺的特點。一方面,6月工業生產總量仍有韌性,從環比來看,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速好於季節性,表明高同比增速不僅是由於去年的基數效應,今年6月“搶出口”的拉動作用也較爲明顯。另一方面,二季度居民收入和支出增速平穩,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維持穩定,“以舊換新”補貼行業社零增速較快。6月社零增速受餐飲收入下滑影響略有下降,預計8月相關社零分項或將有所修復。

此外,6月固定資產投資自2021年以來首次錄得負增長。其中,製造業投資是2023年7月以來的最低值,“反內卷”政策效果初顯。基建投資由於地方政府項目審覈趨嚴與專項債資金短缺限制,錄得近一年的最低水平,預計下半年“兩重”特別國債項目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將對基建有所拉動。

從全年來看,上半年5.3%的經濟增速高於預期,或使得政策寬鬆的節奏放緩,下半年政策節奏仍取決於經濟表現。財政政策方面,4月政治局會議爲應對美國加徵關稅的衝擊,設立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隨着5月初關稅緩和、“搶出口”重啓,政策出臺的必要性不足。而去年三季度GDP基數較低,經濟壓力或在四季度出現,增量政策有望在四季度正式落地。貨幣政策方面,四季度根據經濟表現或有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降準、降息等政策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