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管制有漏洞 美報告:中企仍大買半導體設備
美國衆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週二(10月7日)公佈最新報告指,美國及日本、荷蘭等盟友雖透過高科技出口管制等措施,欲限縮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制造設備的管道,但這些措施存在漏洞,讓中國得以繼續採購大量的精密晶片製造設備。
根據報告,中國高度依賴五大半導體設備業者:美國的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科林研發(Lam Research Corporation)、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日本的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 Ltd)。
報告發現,去年中國從這幾間企業共採購約380億美元的設備和相關服務,跟2022年相比增加了66%,共占上述企業全球營收總和的39%,而且大部分都來自中國國營企業,包含跟解放軍和情報單位有關的機構,還有華爲關聯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上述企業違反出口管制法規。依照現行規範,只有最先進的設備被全面禁止出口至中國;其他雖非最先進、但仍有助於中國本土先進晶片製造技術的設備,還是能獲得許可,出口至部分中國企業。
報告還指出,在某些中國企業被納入美國的實體清單之後,常常會再有新的替代企業出現,而這些新的關聯公司若尚未被美國列管,仍買得到美國設備。換言之,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雖對被列管的中企有效,但難以徹底阻絕中國政府或軍方獲取先進半導體技術。
此外,美國公司與非美國公司面臨的管制措施也存在落差:美企承受更嚴格的限制,但非美企仍能繼續銷售許多設備給被納管的中國公司。
多年來,拜登和川普政府都藉由高科技出口管制,希望防止解放軍取得美國的先進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科技、並用來危害美國利益與國家安全。
報告寫道:「設計與製造半導體的能力,位居美中科技競爭的核心位置;面對中國,半導體制造設備(SME)是美國及其盟友掌握的關鍵點……這個關鍵點必須維持住,而不是輕易浪費。」
美國衆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的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表示:「絕不能容許關鍵設備被交給我們最大的敵人,否則美國就會輸掉這場科技軍備競賽。」
該委員會民主黨籍的首席議員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則說:「賣晶片給中國共產黨,讓他們用來促進軍隊現代化、用來侵害人權,這幾乎毫無道理。但更沒道理的是賣設備和工具給他們,使他們有能力自己生產晶片……我們有必要跟盟友一同保護國家安全,確保我們在半導體制造設備領域保持領先創新地位。」
兩位議員建議,美國應促使荷蘭、日本等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和落實程度可以跟上美國,並擴大全面禁止出口的範圍,不只限制一部分中國企業。另外,他們還認爲應建立新的吹哨者出口管制計劃。
路透社引述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高級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觀點:「中國企圖改寫整個供應鏈……過去屬於特定利基市場的設備領域,如今成爲新的戰場。」
針對美國出口管制措施,東京威力科創美國分公司總裁杜赫提(Mark Dougherty)向路透社表示,業界今年對中銷售有所下降,一部分原因就是新的管制措施。杜赫提說,他樂見美國和日本政府之間有更多協調合作,「很顯然,從美國角度來看,他們想要的結果還沒有達成」。
應用材料和科林研發並未回覆路透社置評請求,艾斯摩爾和科磊則稱須先讀完報告再評論。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爲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