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短板待彌補,吉利汽車高增長下直面挑戰
8月14日,吉利汽車中期業績發佈會傳出消息,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銷量達140.9萬輛,同比增長47%;銷售收入1503億元,同比增長27%;核心歸母淨利潤66.6億元,同比增長102%。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表示:“在新能源轉型、中國汽車市場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的背景下,未來每場業績發佈會,吉利汽車的銷量、利潤都有望實現歷史新高。”
一方面是高增長的業績數據,另一方面吉利汽車管理層亦坦誠剖析了出口承壓、整合攻堅等挑戰,表示要採取全球協同加區域深耕的扁平化發展模式,強調本地化與“油電並舉”。
整合交割年內完成
極氪與吉利的整合進展是本次發佈會的核心議題之一。
桂生悅介紹了極氪科技與吉利汽車的“大合併”進展:5月7日發佈邀約收購函,7月15日與極氪方面簽訂正式合約,“整體的交割工作應該在年底之前就完成了。”
桂生悅稱,此次合併對吉利汽車未來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根本目的在於解決資源內耗。
極氪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聰慧以具體數據展示了領克與極氪整合後的初步協同成效:今年一季度極氪科技研發的費用是29億元,二季度是21.5億元,出現較大降幅。極氪在二季度經營利潤2.85億元,首次實現轉正。
吉利汽車集團首席財務官戴永則從整體費用管控角度補充,上半年吉利汽車銷售費用率與行政費用率均大幅優化,其中銷售費用率下降至5.6%,行政費用率下降至1.9%,研發投入佔收入的比重由7.7%下降至5.6%,反映了研發效率的快速提升。
出口承壓
整體銷量創歷史新高,但高管們坦言,出口表現成爲吉利汽車的顯著短板。
戴永指出,上半年吉利汽車出口總量18.4萬輛,同比下滑8%,這與整體國際出口市場實現258萬臺銷量、總增長超過10%形成反差。桂生悅直言這是“140.9萬臺銷量中的最大短板”。
深入剖析原因,吉利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淦家閱指出,海外銷量下滑最主要原因是東歐市場影響。上半年,吉利汽車在東歐市場單一市場下降幅度40%-50%,由於東歐市場銷量佔比也在40%-50%左右,總體造成了20%左右負增長。
不僅如此,桂生悅指出,“吉利汽車在覈心歸母淨利潤裡也有短板”,具體表現爲單車的平均售價“每臺下滑1.4萬元”,以及“毛利率下降了0.3%”。
桂生悅表示,一方面,大衆化銀河品牌的強勢崛起把基數拉大了;另一方面,吉利汽車在豪華、高端汽車方面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他也承認外部環境壓力,今年上半年幾次全面性降價給各家車企帶來壓力。
對此,吉利控股集團首席執行官、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執行董事李東輝闡述了競爭策略:“吉利是汽車行業首個公開表態和呼籲反內卷的企業,堅持不打價格戰,同意把供應商的付款期降到60天以下。”
如何支撐300萬輛年度目標?
吉利汽車最近已將全年銷量目標上調至300萬輛。對於這個目標,新能源業務無疑是吉利增長最強引擎。
戴永披露,上半年吉利汽車新能源銷量72.5萬輛,再創新高。其中,吉利銀河品牌銷量54.8萬輛,同比增長232%。上半年吉利新能源滲透率達51.5%,國內新能源滲透率突破至55.9%。
桂生悅對比行業格局指出,目前吉利汽車的新能源車市場佔比是11.44%,排名第二。去年吉利汽車和第一名的差距是27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差距已經縮小爲18個百分點。“隨着我們新能源產品矩陣進一步完善,相信我們與第一名的差距會越來越小,甚至反超。”
全球化佈局是彌補出口短板、支撐長遠發展的關鍵。桂生悅認爲,吉利出口短板背後有海外產品短缺、產品銷售結構性錯位等原因,在過去幾個月,吉利建立了海外市場快速響應體系,同時佈局了大量的渠道。“隨着諸多新能源產品的上市,相信下半年出口量較上半年還會有大幅增長。”
針對上半年出口下滑,淦家閱表示成立了一個大作戰經營體,採取全球協同加區域深耕的扁平化發展模式,並在全球成立五大海外區,產品策略強調本地化與“油電並舉”。
“以前吉利做得比較簡單,將國內產品做一做適應化就出口到不同的市場上去,吃了很多虧,我們會針對不同區域制定不同的策略。”淦家閱表示,未來吉利汽車各品牌分工明確:吉利品牌加快銀河新能源產品的國際化佈局;領克品牌聚焦領克08以及領克Z20產品的推廣,將進入墨西哥、奧地利等市場;極氪品牌重點聚焦7X以及009車型。
基於此,淦家閱定下的出口銷量目標是“下半年比上半年要增長30%以上,確保全年出口銷量形成正增長。”
“吉利汽車目前還是在一個艱難行進的道路上。”桂生悅表示,“我們要做到學習友商的長處,不說友商的壞話,做好自己的事情”。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