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前自備流感藥 醫憂延誤就醫:哪個醫師敢負責?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左)、秘書長王振泰(右)5日在記者會中,呼籲高風險族羣儘快接種流感疫苗,並建請疾管署將佐劑及高劑量流感疫苗納入公費接種計劃。(姚志平攝)
48歲藝人大S(徐熙媛)罹患流感併發肺炎病逝,引發民衆搶打疫苗,流感藥物詢問度也增加。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流感藥物「克流感」和「紓伏效」都屬於處方藥,務必有正確診斷才用藥,呼籲民衆切勿囤藥,如果用了不對的藥,反而可能耽誤疾病,「哪個醫師敢負這樣的責任?」
大S因流感過世引發社會震驚,更出現流感疫苗接種潮,疾管署統計,昨天(5)全臺公費疫苗接種7.3萬劑。張峰義表示,可以理解大家看到新聞事件想要趕快打疫苗,但疫苗接種需要提前規畫、提前採購,每年公費疫苗採購就是600多萬劑,自費疫苗也需要訂購進貨,目前已經2月,今年9月就會有新的流感疫苗出來,因此提醒民衆下次務必及早施打。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左)、秘書長王振泰(右)5日在記者會中,呼籲高風險族羣儘快接種流感疫苗,並建請疾管署將佐劑及高劑量流感疫苗納入公費接種計劃。(姚志平攝)
疾管署共採購678萬劑公費流感疫苗,截至今天僅剩9萬劑,預計近日就會用罄。但民衆施打意願仍高,是否有機會加購?張峰義說,疫苗準備是計劃性的工作,即使追加採購,藥廠也不會立刻就變出來,生產、出貨等都是計算好的,除非是遇到全球大流行、新的流感病毒株出現,纔可能重新生產,或是國內疫情出現緊急狀況,纔可能去向其他國家調貨。
有些民衆打不到疫苗,或是近期要出國、來不及打疫苗,紛紛詢問希望自備流感藥物。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王振泰說明,流感藥物有兩大類,一個是「克流感」,每天服用2次、連續吃5天,另一個是「紓伏效」,只要服用1次,兩種都沒有很大的副作用,僅克流感服用後其可能出現腸胃道不適。
王振泰強調,如果民衆預先自備流感藥物,卻在不是流感的情況下服用,除了擔心副作用之外,最擔心產生病毒的抗藥性,因此呼籲不需要囤藥,而是應該就醫確診,例如有明確的流感症狀,或家人、同住者、親密朋友被診斷流感,才合乎醫學上的立場。
張峰義也說,並非每個民衆都有辦法分辨症狀,就醫學會的立場,不會推薦民衆自費流感藥物出國,且這些都是處方藥,需要醫師診斷開立,自行服用是不妥當的;萬一用了不對的藥,預期疾病會好,最後卻沒有好,哪個醫師敢負這樣的責任?出國前應該要準備的是,萬一生重病如何就醫?要不要先買醫療保險?如果已經有身體不適,則不建議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