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逾10年!高雄內門觀光園區拚年底開幕 地方憂跳票
高雄內門觀光休閒園區籌建逾10年仍未開放,縣府拚年底試營運。圖爲連接園區的紫竹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內門觀光休閒園區籌建10多年仍未開放,審計部指前期規畫不周、招商政策又多次變更,要求市府檢討改善;觀光局迴應,園區主體工程進度逾9成,已完成招商簽約,力拚今年底試營運。不過地方民代憂心交通與配套不足,恐淪爲「蚊子園」。
觀光局迴應,園區主體工程趨近完工,目前完成招商,員工也陸續進駐,預計年底開園,未來將引進20種可愛動物,主打動物親近互動環境、特色動物主題餐飲及親子共融森林探索秘境,盼透過公私協力運作,提供遊客多樣性遊憩體驗。
內門觀光休閒園區原爲壽山動物園遷建地點,市府2014年選定內門紫竹寺南側,佔地約11.5公頃土地,後來轉型爲生態觀光園區,計劃期程爲期10年,去年屆滿卻未完工。
審計部報告指出,當地多爲農牧、林業用地、開發限制重重,先期可行性評估並未充分揭露風險,導致後續計劃不斷修正,進度嚴重落後。而招商過程反覆,從OT、BTO到最終採ROT,三度更動政策,顯示評估不足,也使廠商投資意願偏低,最後由政府先行投入鉅額建設,再交由業者營運,經費膨脹至5.6億元,增加財政負擔。
「已經10多年了,每次承諾開園,卻總是落空」,議員宋立彬表示,市府雖承諾今年底開幕,但內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遊客得花1、2個小時才抵達,周邊產業若未同步升級,或園區缺乏足夠吸引力,恐怕只是走馬看花,難以長久經營,「若只爲了趕開幕做表面功夫,很快又變蚊子動物園」。
議員林富寶說,先前承諾今年11月底開幕,工程進度仍無法掌握,地方擔心再跳票。內門雖有宋江陣、辦桌文化等,但缺乏整體行銷,難長期吸引觀光人潮,除了希望園區如期開幕,也盼市府規畫與文化深度結合的活動,真正帶動地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