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集出海“彈藥”,全球第二大光伏組件供應商晶澳科技擬赴港上市
光伏企業圍繞海外市場份額的競逐日益白熱化,赴港上市成爲吸納更多國際資本、支撐海外產能擴張的新路徑。
垂直一體化龍頭晶澳科技(002459.SZ)2月21日晚間公告,爲進一步推動公司全球化發展戰略,加快市場、供應鏈、研發三位一體的全球化建設,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提高公司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公司計劃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
其赴港上市的具體細節尚未披露。晶澳科技稱,將充分考慮現有股東的利益和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內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本次發行並上市。
晶澳是穿越多輪行業週期的老牌光伏企業,以穩健著稱,實控人爲靳保芳。2007年2月,該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於2018年7月從美股私有化退市,次年借殼天業通聯登陸A股市場,成爲業內首例中概股回A。
參照第三方機構InfoLink數據庫,晶澳與隆基並列2024年全球組件出貨第二名。該榜單的前四家企業被業內視爲頭部陣營,在出貨量上擁有絕對優勢。該陣營較爲穩定,長期由晶科、晶澳、天合、隆基四家企業霸榜,座次時有變動。雖從未問鼎第一,但晶澳一直穩居組件四巨頭隊列。
投資者調研紀要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晶澳科技組件產能超100GW,硅片與電池產能達組件產能的80%,其中N型電池實際產能達70GW,基本滿足公司出貨需求。目前該公司規劃建設的項目有鄂爾多斯一體化及阿曼電池組件項目,阿曼項目計劃於2025年開始推動建設。“未來仍會綜合評估全球市場需求與公司實際產能情況,在行業週期底部保證可持續性經營,維持穩健發展。”
據澎湃新聞觀察,光伏行業激烈的競爭態勢正在向海外市場蔓延。中東是近兩年中國光伏產業新一輪海外產能擴張的主要目的地,一大批企業蜂擁前往。選址阿曼,投資額近40億元、年產6GW高效太陽能電池和3GW高功率太陽能組件項目是晶澳決戰中東乃至整個海外市場的關鍵。另有市場消息稱,晶澳科技去年11月與阿聯酋Global South Utilities簽署諒解備忘錄,計劃在埃及共建兩家光伏產品製造工廠。
海外擴張急需“彈藥”,但深不見底的光伏寒冬將晶澳拖入了近十年來首次虧損。業績預告顯示,晶澳科技預計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虧損45億至52億元,而上年同期盈利70.39億元。
通過在A股和H股同時上市,可有效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風險。對於A股光伏龍頭上市公司來說,在香港上市等於進入了國際融資平臺,對現金流改善和降低資產負債率均有益處。
近來引發熱議的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00750.SZ)赴港上市,也是基於相似的邏輯。
2月11日,寧德時代正式向港交所遞交H股上市申請,計劃募資至少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5億元)。若成功,這將成爲港股近三年來規模最大的IPO之一。
澎湃新聞記者從寧德時代獲悉,此次港股上市募集的資金將重點用於海外產能擴張、國際業務拓展及境外營運資金補充,爲公司長期國際化戰略提供資金支持。
業內消息稱,寧德時代的此次港股上市資金將重點用於其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廠海外項目,規劃產能100吉瓦時,總投資73.4億歐元,並且已經啓動建設。匈牙利工廠的計劃產能遠超德國等海外工廠,是寧德時代出海的重心所在。
寧德時代表示,海外建廠及運營需大量歐元、美元等外匯儲備。根據公開披露信息,截至2024年6月,寧德時代美元及歐元外幣餘額分別爲67.35億美元及38.58億歐元,難以覆蓋歐洲等地動輒數十億歐元的投資及持續的海外戰略佈局需求。通過H股上市,寧德時代認爲可有效儲備外匯資金,爲海外項目提供充足“彈藥”支撐,並能通過國際化的資本平臺增強跨境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配置全球資源,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澎湃新聞注意到,若成功登陸港交所,晶澳科技將成爲繼福萊特、鈞達股份之後,又一家“A+H”光伏上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