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電動汽車,引發多國擔憂,美將對中國石墨徵重稅讓美企叫苦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丁雅梔】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17日,美國商務部認定中國進口石墨存在不公平補貼,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陽極級石墨徵收93.5%的初步反傾銷關稅,並表示最終決定將在12月5日前公佈。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7月18日表示,中美經貿合作本質是互利共贏,希望美方切實遵守市場經濟規則,維護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石墨是製造電池的關鍵材料。美國彭博社回顧稱,去年12月,代表美國石墨生產商的行業協會“美國活性陽極材料生產商協會”(AAAMP)向兩家聯邦機構提交請願書,要求調查中國企業是否違反反傾銷法。根據AAAMP的說法,新關稅將在現有稅率基礎上加徵,使有效關稅達到160%。

路透社獲取的美國商務部事實清單顯示,對所有中國生產商統一適用93.5%的反傾銷稅率及現金保證金率。該政策涉及2023年價值3.471億美元的進口產品,適用於碳含量按重量計最低純度不低於90%的陽極級石墨材料,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或兩者混合物。

此前,美國商務部5月20日在針對中國陽極級石墨材料開展的另一項平行的反補貼調查中,已初步裁定兩家中國企業未充分配合調查,依據“不利推定事實”推斷補貼率超過700%,其他中企補貼率爲6.55%。

彭博社在報道中寫道,對石墨加徵關稅將進一步加劇全球電動汽車供應鏈的緊張局勢。諮詢公司CRU Group電池材料主管薩姆·阿德姆表示,加徵關稅將對製造商造成打擊,160%的關稅相當於平均每千瓦時電動汽車電池增加7美元的成本,相當於《通脹削減法案》中規定的製造稅收抵免的20%,這項稅收抵免在總統特朗普的預算案中得以保留。阿德姆說:“這基本上抹去了韓國電池製造商一兩個季度的全部利潤。”

據《韓國先驅報》報道,中國公司供應全球逾90%的石墨,而石墨佔電動汽車陽極材料的約95%,電池陽極約佔整塊電池成本的7%。新關稅或導致美國本土生產的電池價格增加約1000美元,進而推高電動車售價。“這一政策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給正在美國增產以爭取《通脹削減法案》和先進製造生產稅收抵免等激勵措施的韓國電池製造商帶來更大壓力。”報道寫道。

特斯拉公司及其關鍵電池供應商日本松下公司等企業曾試圖阻止加徵新關稅,理由是它們依賴從中國進口石墨,因爲美國國內的石墨行業還不夠發達,無法滿足汽車製造商對石墨的質量標準和數量要求。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去年美國進口了近18萬噸石墨產品,其中約2/3來自中國。中國在石墨加工能力方面佔據主導地位。國際能源署5月的一份報告稱,石墨是最容易受到潛在供應風險影響的材料之一,“需要緊急努力實現多元化”。

中國研究機構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的主要目的是發展本土的石墨製造產業。石墨產品主要用於電解鋁行業和鍊鋼,這兩個領域佔石墨使用量的絕大部分,相比之下,鋰電池領域對石墨的需求佔比要小得多。現在,在中美經貿爭端中,石墨在一定程度上成爲中國的“殺手鐗”,就像美國用芯片對中國“卡脖子”一樣。因此,美國政府試圖刺激本國石墨製造產業的復甦。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樑懷新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個時間段是一個重要的窗口期,中美雙邊經貿關係的整體走勢、美國政府與美國相關企業之間的商談等因素都會對該措施能否最終落地產生影響,特別是此次加稅,將對美國國內新能源企業的正常經營產生嚴重影響,這也體現最近美國政府與特斯拉等大型企業相對緊張的關係。

樑懷新認爲,如最終政策落地,需要中國相關企業在經營層面進行調整,特別是要找到替代出口市場;對美國來說,短期影響在於影響其供應鏈,或將帶來相關配套產品的延遲交貨,如果長期來看不得不尋找第三方替代產品,且很難實現“無縫替代”,無疑將加大美國企業上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