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企業被投訴“偷跑電費”,白雲區監管部門介入調查

近日,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白雲區某住宅小區業主李先生反映,其在使用小區電動車充電樁時,發現電池充滿後仍被持續扣費,多次投訴未果後發佈18條差評,結果賬號遭停用。隨後,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該充電樁企業進行檢查,督促企業規範收費模式並妥善處理用戶投訴。目前,平臺已恢復李先生賬號權限,涉事公司向李先生就技術問題做出說明,李先生表示理解。

市民投訴:充滿電仍扣費,差評後賬號被停

據李先生介紹,他在使用某充電小程序時發現,電動車顯示已充滿電,但充電樁仍在持續計費。李先生稱:“就算你充電完成都不會停,繼續扣你的錢。”因多次溝通未解決,李先生在小程序留下18條差評,並同步向12345熱線投訴。隨後,他發現賬號被停用,無法使用充電服務。

企業迴應:技術邏輯致持續計費,停號因“惡意差評”

涉事企業技術負責人向執法人員解釋,充電樁採用“被動索電”機制:當充電器停止索取電流5分鐘後,系統纔會判定充電結束。用戶充電器在滿電後進入涓流充電狀態,持續索取微小電流,導致系統無法自動終止訂單。該負責人表示,此現象普遍存在於市面所有充電設備,但未在用戶協議中明確提示。

對於賬號停用問題,企業負責人稱,李先生未說明差評具體原因,且拒絕溝通,同時向平臺投訴要求下架我們的小程序,已影響正常經營。企業向微信平臺申訴其“惡意評價”導致賬號受限,但在後續獲悉用戶遭遇後,已主動向平臺申請恢復其賬號權限。同時,企業已主動聯繫李先生,瞭解其真實訴求,並做好解釋溝通,雙方已經和解。

監管介入:要求明示計費規則,保障用戶知情權

白雲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現場檢查後指出,企業存在收費規則告知不充分等問題,責令其在小程序顯著位置標註“涓流充電可能產生持續計費”的提示。同時,要求企業優化訂單結束邏輯,增設“定時充電”及“手動停止充電”功能,避免因技術機制導致不合理扣費。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盧夢謙通訊員:王勇軍、王豔妮廣州日報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