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甜食放鬆心情? 專家提醒:過量恐造成「情緒性飲食」

「喝咖啡、吃甜食」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午茶搭配。示意圖/ingimage

當感到壓力襲來時,你是否會不自覺想來杯咖啡或吃點甜食?專家指出,適量攝取糖和咖啡對提神有益,也能釋放腦內多巴胺,但若長期仰賴這些食品,恐怕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根據新媒「Channel News Asia」報導指出,糖和咖啡因確實能在短時間內提升情緒與警覺性。糖分可刺激大腦多巴胺釋放,讓人產生愉悅感;而適量咖啡因則有助於集中注意力、提振精神,特別是在睡眠不足時格外明顯。

不過,營養專家安娜貝爾(Annabelle Johnson)提醒,若長期依賴這些「提神工具」來舒緩壓力,反而可能形成情緒性飲食或依賴模式,導致血糖波動、焦慮或失眠等問題。

報導指出,這類「吃」與「喝」的行爲模式,可能讓人誤以爲自己已經在調適壓力,但其實是透過口腹之慾來逃避內心焦慮。心理學家海卡爾(Muhammad Haikal Jamil)提到,吃甜食可能會滿足情感需求,是一種在壓力下能暫時自我舒緩情緒的方式。

不過他也建議民衆,應建立較健康的情緒應對機制,如規律運動、冥想練習、良好睡眠習慣,並學習傾訴情緒,以真正緩解壓力源頭。海卡爾說,「糖與咖啡本身無罪,關鍵在於是否過度依賴。若能適度享用、保持警覺,才能避免情緒與健康被悄悄『綁架』」。

針對壓力大情緒性飲食,聯合新聞網曾提供幾個有效「減少傷害」的原則,包含選擇較健康的替代食物、控制進食份量、改變食物呈現方式及轉移注意力等,當我們面對問題時,與其強烈抑制自己想吃的心,不如耐心調整,利用更寬容的態度讓自己慢慢變好。

▪ 手機報稅超簡單!4步驟輕鬆搞定 一圖看節稅秘訣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