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聖女番茄血糖狂飆250 糖友靠「連續監測1個月」擺脫胰島素
▲連續血糖監測能協助糖友瞭解自己的身體反應,也使醫師能給予更具體的治療建議與衛教指導。(圖/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一名年約70歲的阿姨罹患第2型糖尿病30年,每天服用3種降血糖藥物,還需注射2劑長效型胰島素,即使不吃碳水化合物,仍無法控制血糖,經建議嘗試24小時連續血糖監測後,她透過數據調整飲食習慣,僅1個月,血糖已相當穩定,不需再打胰島素。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謝明蓁說,過去糖尿病患測血糖需反覆扎針,不僅疼痛,也難以掌握正確時機,還需準備針頭、棉片等耗材,紀錄也不夠直觀,而現在連續血糖監測裝置只需貼在手臂上,掃描即可得知當下血糖數值,且每5分鐘自動記錄,能觀察血糖在進食、運動、用藥、睡眠等情境下的詳細變化,每次裝置約可持續2周,有助醫師、患者更全面掌握血糖。
謝明蓁表示,這名患者裝上感測器後驚訝發現,自己原以爲不吃澱粉就能控糖,但透過圖表化資料,她才明白水果中的天然糖分也會大幅影響血糖,例如芭樂、聖女番茄等她愛吃的水果,每次食用後血糖值甚至飆升到250(正常空腹小於100、飯後小於140),所幸如今已學會調整份量與進食時機。
針對連續血糖監測,謝明蓁說,不只能協助患者瞭解自己的身體反應,也使醫師能根據趨勢、給予更具體的治療建議與衛教指導,而這名病人理解自身血糖模式後,已可避免血糖劇烈波動,建立起有效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謝明蓁強調,連續血糖感測可作爲輔助,但糖尿病患者仍應建立良好飲食與生活習慣,建議澱粉不需完全排除,可選擇糙米、五穀、地瓜、南瓜等原型澱粉,搭配高纖蔬菜與優質蛋白質如豆腐、魚、雞肉等,再輔以細嚼慢嚥、多喝水及規律運動,將有助於穩定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