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雙圈”百強區縣榜單公佈!成都19地入選,武侯區居榜首
微成都報道8月11日,四川賽迪研究院與重慶賽迪研究院聯合發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2025)》,報告發布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指數前100區縣。榜單顯示,成都有19個縣(市、區)入圍,其中成都武侯區位於百強區縣首位。
《報告》顯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指數前100區縣,是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先鋒隊與示範者,是洞察區域高質量發展推進成效的關鍵指標與重要窗口。
從類型分佈情況來看,市轄區佔據主導,入圍數量達63個,反映出市轄區在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地位;從各區域分佈情況來看,成都共19個縣(市、區)入圍,爲引領區域發展的關鍵力量之一;從前十強分佈情況來看,成都優勢顯著,共有武侯區、雙流區、龍泉驛區、金牛區4個市轄區入圍,凸顯其作爲核心城市在產業、資源等方面的強大集聚與引領能力。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指數前100區縣,圖源:賽迪四川
據悉,《報告》建立在政務數據基礎之上,引入和運用大數據指標、模型和技術,從區域經濟發展視角,打破行政級別壁壘,首次以區縣爲出發點,對全國五大城市羣特別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評價研究。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圍繞綜合質效、創新驅動、綠色生態、數智轉型、開放共享5大維度開展,包含10個二級指標和34個三級指標,旨在通過定量化評估手段全面反映區域綜合發展質量與潛力,爲成渝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與決策依據。
從兩大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指數來看,成都都市圈總指數達101.341,在綜合質效、創新驅動、綠色生態和開放共享四個維度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特別是在創新驅動(102.016)和綠色生態(103.989)方面表現突出。
《報告》最後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必須充分發掘區域內區縣發展潛力,釋放區縣發展動能,推動區縣開放融合、深化協同。
編輯 侯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