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心成爲200種鳥獸新家園

本報訊(記者武文娟)“行走京華大地感悟思想偉力”主題採訪團日前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區域,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這顆璀璨的綠色明珠正散發着迷人光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投集團獲悉,城市綠心森林公園5年來已接待近1500萬人次,成爲市民享受自然、感受文化、體驗活力的絕佳去處。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所在的11.2平方公里土地,曾經是東方化工廠、造紙七廠等老舊廠區以及三個村莊的所在地。改造前,片區工廠停產廢棄,生態環境極爲脆弱。隨着首都功能定位的調整,北投集團於2016年啓動了城市綠心改造建設工作,宛如給這個片區帶來了一場華麗的大變身。

走進公園,曾是污染的化工廠核心區,如今混合播種了各類植物,形成荒草、灌草、疏林、密林的自然風貌,成爲近200種鳥獸的家園,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雀鷹、灰臉鷹等在此棲息。5.5公里的星形園路環串聯起“二十四節氣林窗”,沿途四季風景各異,春天繁花似錦,夏天綠樹成蔭,秋天彩葉斑斕,冬天動物靈動。六環路景觀帶、大運河文化帶、運河故道景觀帶各具特色,其中運河故道景觀帶依託明清河道遺址,復原2.5公里古河道,種植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淨化水質、美化環境。“五片區”涵蓋文化區、市民區、體育區、雨洪區、科普區,滿足市民多樣需求。

據北投綠心公司工程部副部長運向傑介紹,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對部分廠房、村莊等進行更新改造,植入公共服務、文化展示、商業購物、體育休閒等多種功能,這裡不僅是跑步愛好者的天堂,設有專門的跑步道;也是露營者的理想之地,大片草坪可供搭起帳篷享受戶外時光;還會舉辦各類演出,豐富市民精神生活。圍繞公園,綠心片區爲文體及配套產業發展提供載體,綠心活力匯運動場館、網球主題酒店、首都公共藝術創作基地等相繼落地。北京科技周、綠色發展論壇、馬拉松、音樂節等活動也在此舉辦,真正成爲市民的“城市客廳”。

此外,公園採取可持續的生態環境管控措施,打造出大規模的綠色生態本底,並採用“海綿城市”理念,塑造精細地形,開挖湖泊,有效應對防洪難題,實現50年一遇洪水不外排。運用“地源熱泵+光伏發電”技術,通過“國內+國外”權威雙認證,成爲北京市首個“全域零碳公園”。經過近五年的精心運營,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已煥發出勃勃生機。統計數據顯示,自2020年9月29日開園以來,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已接待近1500萬人次,繪就城市副中心生態宜居的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