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可複製經驗清單“出爐” 重慶市渝中區上清寺街道經驗做法入圍
6月9日,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委瞭解到,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近日印發《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可複製經驗清單(第二批)》(以下簡稱《清單》),重慶市渝中區上清寺街道榜上有名。
《清單》總結了相關省區市在制度機制創新、兒童友好街區建設、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公共服務設施適兒化改造、道路空間適兒化改造、公園綠地適兒化改造、校外活動場所建設等方面的典型經驗做法,供各地學習借鑑。
《清單》認爲,重慶市渝中區上清寺街道聚焦“空間友好、服務集成”,打造高品質山地兒童友好街區。該街道深耕“金邊銀角”微空間,打造“3+6+N”兒童友好項目,依託山城步道建設3條兒童友好出行路徑;依託社區院壩、橋下空間、公園廣場等改造建設6處兒童活動空間;結合其他建設項目融入若干處健康運動、嬰兒車位、兒童廁所等兒童友好設施。同時,鏈接各類社會資源,建設兒童友好館,打造“求新巷”文化長廊,策劃“米寶寶街角”“職業體驗官”等活動,實施傳統非遺體驗等特色項目,建設兒童友好生態圈。
這是渝中區第二次入圍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可複製經驗清單。去年10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印發《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可複製經驗清單(第一批)》,重慶市渝中區紅巖公園兒童友好公園項目成功入選,其公園綠地適兒化改造建設兒童友好公園的典型經驗做法獲全國推廣。
渝中區住房城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堅持以項目建設推動實現兒童空間友好,將兒童友好項目納入全區重大項目一體謀劃、一體推進,讓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成爲城市更新過程中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在全區形成“1核1網2圈3帶N點”(兒童友好核心功能區,兒童友好出行系統,解放碑和大坪兒童友好商圈,兩江自然生態帶、中央山脊遊樂帶、嘉陵江濱江自然生態帶,社區、校園、院區、景區等重點區域)的兒童友好空間格局。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廖雪梅
原標題: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可複製經驗清單“出爐” 渝中區上清寺街道經驗做法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