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巴勒斯坦卻對臺灣噤聲!加拿大外交「雙重標準」 我國代表發聲
▲加拿大總理卡尼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加拿大政府近日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引發國內外關注,但同時卻對臺灣爭取參與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保持沉默。此舉被批評爲外交政策上的雙重標準。臺灣駐加拿大代表曾厚仁23日直言,北京日益頻繁的軍演與單方面航空行動,正把臺海上空變成全球安全隱患,呼籲不能讓政治操作凌駕於航空安全之上。
《真相電子報》(The Bureau)知名調查記者庫柏(Sam Cooper)撰寫評論,臺灣駐加拿大代表處與兩名跨黨派國會議員共同指出,臺灣是全球第11大航空市場,卻長年遭排除在ICAO之外,不僅破壞國際安全標準,更助長中國的政治霸凌。
保守黨議員庫珀(Michael Cooper)批評,ICAO屈服於北京壓力,讓該組織的使命淪爲笑話;自由黨議員斯格羅(Judy Sgro)則強調,臺灣管理繁忙且戰略重要的臺北飛航情報區,其缺席違背《芝加哥公約》精神。
曾厚仁在渥太華的記者會中提到,2022年8月中國曾在臺灣周邊發射11枚彈道飛彈,其中4枚直接飛越臺灣,並劃設7個臨時禁航區,導致逾10條國際航線中斷。
曾厚仁表示,在短短4天內,經過臺北飛航情報區的國際航班暴跌9成,迫使數百架班機繞道,造成鉅額成本。他強調,北京片面啓用新航線、舉行大規模軍演,均刻意無視臺灣航空管轄權,已構成嚴重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外交爭議發生在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宣佈承認「邊界不明、政府不確立」的巴勒斯坦國家地位之後。保守黨議員蘭茨曼(Michelle Lantsman)抨擊,此舉等同向國內伊斯蘭團體施壓低頭,甚至被解讀爲獎勵哈瑪斯的恐怖行爲。相比之下,加拿大政府卻對臺灣參與ICAO一事保持沉默,遭質疑「安撫北京的獨裁政權」。
庫柏指出,臺灣在國際組織遭排除的情況並非首次。在世界衛生組織(WHO),臺灣同樣被拒於門外,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WHO依賴北京錯誤資訊,延誤確認武漢疫情源頭,臺灣雖率先提出警訊,卻被切斷重要資訊交流,造成全球防疫嚴重受害。臺灣缺席WHO與ICAO,反映出聯合國自1971年將中國席位轉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後的結構性限制。
事實上,ICAO曾在2013年由時任理事會主席個人邀請臺灣民航局以「中華臺北」名義參與大會,獲得美國與歐盟支持。但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後,臺灣未獲北京同意即遭拒於會場門外,普遍被視爲北京懲罰臺北未承認「九二共識」。2020年ICAO更因封鎖在推特上提及臺灣的分析人士與助理,被譏爲「推特門」,引發美國國務院譴責。
目前ICAO大會正在蒙特婁舉行,中國作爲正式會員入席,而臺灣依舊被排除在外。曾厚仁透露,臺灣代表處將赴蒙特婁,在會場外與約20個國家代表會晤,持續爭取支持。
雖然七大工業國組織(G7)近年來多次聲明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但加拿大此時選擇急於承認巴勒斯坦,卻對臺灣問題噤聲,突顯其外交政策上的矛盾與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