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週年,傅利葉要把人形機器人帶進康養場景 | 最前線
文 | 王方玉
編輯 | 蘇建勳
商業化無疑是當前具身智能企業最關注的問題,從工業生產到導覽、接待,從電力巡檢到高危作業,廠商們正在千行百業不斷探索新的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
5月9日,具身智能獨角獸傅利葉舉辦了首屆具身智能生態峰會。在會上,傅利葉與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宣佈雙方將圍繞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康復醫療場景的應用標準建設、康復方案共創、科研攻關等展開全面合作,攜手打造國內首個具身智能康復示範基地。
傅利葉創始人兼CEO顧捷分享了創業十年的經歷和體會,並提出了“立足康養、聚焦交互、服務於人”的下一個十年核心戰略。顧捷表示,醫療康復場景的應用是傅利葉的根基,傅利葉的目標是“做以人爲中心的具身智能”,把具身智能技術帶進醫院、社區家庭和廣泛場景。
公開資料顯示,傅利葉成立於2015年,早期長期專注於醫療康復機器人。2023年,傅利葉從側重專用的康復機器人轉向搭建通用機器人技術平臺,並推出了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GR-1。
截至目前,傅利葉已發佈兩款全自研的GRx系列通用人形機器人,累計出貨數百臺,下游應用場景則包括了AI 研發公司、工廠製造、迎賓接待、危險品保護等。
康養會是具身機器人適合的落地場景嗎?
商湯醫療首席執行官張少霆在會議具身智能生態峰會論壇環節表示,純醫療場景較侷限,而健康、康復、養老等領域更寬泛。現在專業護理人員短缺,具身智能在這些場景中有商業化機會。
上海大學上海市智能製造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教授李靜則提到,在康復場景中,注重交互性,比如醫療陪伴師等場景,具身機器人搭載通用大模型,可以提供情緒價值。
同時,具身智能在醫療康養領域落地,也面臨技術、臨牀、監管等問題,比如產品需要醫療許可證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牛傳欣表示,康復機器人已經從過去發展到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時代,目前正進入臨牀的關鍵銜接階段,可能會遇到機器人完好但臨牀使用存在侷限等種種問題,涉及到適應症把控、治療方案精細調控等。
交互性和溫度,是康養場景區別於傳統工業場景以及其他一些場景的特殊之處。
“認知訓練、言語功能訓練以及生活功能恢復訓練等方面,都是需要與人交互的,這也是康復的核心需求。”顧捷表示,康養場景要求在交互性能方面,機器人需要具備感知能力,能夠感知環境、人類的需求以及周邊的情緒,然後利用現在的大模型 AI 技術進行思考,最後做出相應的反饋。”
顧捷認爲,未來人形機器人會以不同的形態來滿足康復治療和互動的需求。在康復之後,還有陪伴、認知訓練等功能,這些方面都是具身智能未來可以大顯身手的領域。
傅利葉從康復機器人起家,在醫療康復領域有着十年的積累,長期從事人機交互的工作。在顧捷看來,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本質上是在解決“人和機器怎麼相處”這個核心命題,這與傅利葉的技術優勢天然相關。
在不久前的全球康復峰會上,傅利葉還牽頭髮起了“具身智能康復技術發展倡議”,進一步推動具身智能在康養場景的技術應用。
不過,具身智能機器人落地康養場景整體還處於早期探索階段。
顧捷指出,康養機器人在落地過程中,關鍵有兩點,一是有效,即對醫院來說能夠真正治病,產生臨牀療效;二是安全,產品必須是安全可靠的醫療級質量。目前對於康養機器人的需求的源頭往往來自社區、醫院以及專家的前瞻性想法,這需要專業的醫生、工程師以及科研院校共同努力,協同創新,打造具身智能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