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烙印

這是一個寂靜的夜晚,我依舊在畫紙上畫着……  雙手被黑色的畫筆蘊染,幾乎是每一個美術生所不能避免的。這是一位美術生的標誌,是完成一幅作品的代價之一,是我們生活的常態。我要完成一幅完美的作品。可這容易嗎?說容易也不容易。說容易不過是要做完削筆、畫、檢查這三個步驟罷了;說不容易是作畫看似簡單也不簡單。  那天很冷,晚上10點晚自習後我回到寢室,抽出畫板拖出凳子坐下,左腳勾過垃圾桶,左手拿筆,右手拿刀,開始削筆。“呲呲”,這是刀刮炭筆的聲音。隨着聲音越變越尖,筆也變得越來越細。削下的炭灰正自由地四處飄蕩,落在腳上、褲子上,然而手上卻是最多的,可能它們想助我一臂之力吧。我左手壓紙,右手握筆,用心繪着一幅畫。  夜漸漸地深了,室友都入睡了,寂靜的夜不由讓我想起“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的車胤。古人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亮書本,和這相比,我的挑燈夜戰又算得了什麼呢?  於是我又滿懷信心地繼續作畫,手指開始痠痛,眼睛也紅得難以睜開。我想投身溫暖的被窩,準備放棄時,我望着這雙漆黑的手沉思起來,你爲了什麼才熬這難熬的夜?不就是爲了摘取成功的碩果嗎?我發呆深思了10多分鐘,隨後室友的一聲哈欠將我喚醒。有個室友起來上洗手間,他揉揉眼睛說:“這麼晚了你還不睡,爲了一幅畫不至於這樣吧?再說了,你看你那雙黑成炭的手,你確定不洗洗?”我笑着回他:“還早着呢!這雙手雖然黑,但它是我的工具,是讓我堅持奮鬥的明燈啊!”  終於畫完了這幅畫,我撐着腰說道:“成了!成了!”然後枕着這雙漆黑的手睡着了,醒來發現臉上多了個大黑印子,不覺一笑,想必這就是所謂成功的烙印吧。 評語

本文以“漆黑的手”爲線索,貫穿全文,既寫實又象徵,結構清晰,情感真摯。作者通過細膩的動作描寫、心理刻畫和環境烘托,生動再現了一個美術生深夜作畫的場景,語言流暢自然,富有感染力。文中引用古詩文,增強了文化底蘊;對話部分真實自然,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堅持與付出終將迎來成功的喜悅。結尾以“成功的烙印”收束全文,含蓄雋永,餘味悠長。

(指導教師:四川省成都藝體中學黃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