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500萬新房交付兩年:湖景沒了、牆傾了、地下室成“水簾洞”|雲投訴

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首個入市的TOD項目——陸肖TOD·麓鳴苑(以下簡稱“麓鳴苑”)交付兩年多後再次迎來業主們的維權投訴。

據悉,該項目於2022年11月迎來首次交付,彼時的“麓鳴苑”就因爲交付時牆體開裂、滲水和“貨不對板”等問題被部分業主拒絕收房。

近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接到多位業主求助,稱小區交付兩年多來暴露出諸多問題,而開發商整改卻非常緩慢。開發商銷售時宣傳的配套設施未呈現,如人工湖、K12教育體系等至今也都未兌現,麓鳴苑業主認爲開發商構成違約。

麓鳴苑小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吉龍路,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小區於2022年11月左右交付,房屋售價在470萬-630萬元。

8月28日,記者致電了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稱,會由相關人員迴應。但截至發稿前,記者未收到開發商方面的進一步回覆。

1

示範項目問題頻出

大門景觀牆傾斜8個月未修

2025年8月7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在小區業主代表的帶領下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在小區南大門入口,記者看到,位於小區入口左側有一處施工打圍,業主陸先生向記者回憶說,這裡原本是一面景觀牆體,去年12月,牆體出現了明顯的傾斜、塌陷,甚至有牆磚脫落。

傾斜的牆體,圖據業主拍攝的視頻資料

目前傾斜牆體已進行拆除打圍

“在他們內部看,這個項目還是示範項目。”從牆體傾斜到現在打圍拆除,已經過去了8個月的時間,開發商依舊沒有對該處景觀進行恢復。

至於施工遲緩的原因,業主們向記者表示,問題關鍵在於牆體旁的水景是否需要改造。部分業主推測,牆體傾斜很可能與水池長期滲水導致的地面沉降有關,因此業主們主張應先對水景進行重新防水處理,否則後續仍可能影響牆體。但開發商堅持僅對牆體進行修復,雙方意見未能統一。

部分業主推測,牆體傾斜很可能與水池長期滲水導致的地面沉降有關

“開發商說會修牆,但水池漏水這個源頭他們不打算處理。”有業主告訴記者,這個問題出現很久了,一直拖到現在纔開始象徵性維修,“不處理水池,牆再修也是白搭。”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小區大門左、右兩側爲對稱性景觀,右側景觀牆體也出現了輕微的牆體塌陷,且牆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牆面上粘貼着“材料準備中,待恢復”的提示,此外,周圍地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嚴重處約有一指寬。

南大門右側景觀牆體牆面實拍圖

南大門右側景觀牆體地面沉降實拍圖

2

疑似塗料使用不當

架空層牆角根返鹼起皮嚴重

除了大門口景觀牆傾斜的問題外,業主們還普遍反映小區內部大量牆角根返鹼、起皮脫落等問題,因爲夏季下雨時間多,這個問題更加明顯。

記者走訪了小區內“五棟”的架空層,牆地底部因長時間遭水浸泡,塗層大面積起皮、鼓包,部分區域只需輕輕一碰,材料就脫落下來。

“之前有業主提到過,可能是塗料使用場景不對,如果他們這個是真石漆,那就應該有較強的抗風雨能力。”一位有建築業經驗的業主說,起皮、鼓包情況在交房後半年就開始出現了,原因可能是材質使用場景不對。對此,開發商曾在與業主的溝通會上提及,後期會在整面牆體下方更換約40公分“風雨板”,而對於40公分以上的部分,開發商卻不作任何處理,對此部分業主表示質疑。

架空層大面積起皮、鼓包實拍圖

在小區內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小區內部分造景已出現脫落損毀情況,尚待修復。

小區內部分造景已脫落損毀

更讓業主難以接受的是,麓鳴苑這個定位改善型的高端項目,電梯內沒有空調。

業主張先生表示,“我們這個小區均價五百萬,電梯熱得像蒸籠,尤其高溫天,老人孩子上下樓非常難受。”

記者在現場乘坐了多棟樓電梯,確實未感受到任何製冷裝置,且部分電梯通風條件較差,空氣悶熱。

3

車庫變成“水簾洞”

採光井“像開了幾十個水龍頭”

除了地面問題,業主們反映較爲嚴重的另一問題是地下室漏水。

“暴雨那幾天,我們的車庫直接變成了‘水簾洞’。”業主王女士出示了自己拍攝的視頻,視頻裡車庫採光井區域多點向下噴水,牆體上“像開了幾十個水龍頭”,水順着牆面直流到底。

另一位業主陳先生稱,他的車位上方正對一個採光井,“那天晚上暴雨後下樓一看,車頂上都是水漬。”

地下停車場滲水實拍圖

記者進入地下車庫查看,負一層部分牆角仍有潮溼痕跡,部分牆角有白色鹽漬殘留,牆皮有明顯返潮起泡現象。業主質疑防水層設計不合理、施工不到位,“新房交付兩年多就漏成這樣,以後還得用幾十年呢!”也有業主質疑,小區中央的水池存在漏水的情況,“這有沒有可能就是車庫牆面反鹼的原因。”

牆皮有明顯返潮起泡現象

4

業主質疑:存在虛假宣傳

承諾的湖景至今仍未動工

同一組團卻劃分不同學區

除了公區質量問題外,不少業主也在質疑開發商存在虛假宣傳的情況。

“銷售當初拿着圖紙告訴我,你這個房子後面是湖,窗外就能看水。”王女士說,現在這個“湖”沒了,變成了“規劃中的公園”,但截至目前,現場仍是一片圍擋,沒有施工動靜,也沒有任何開工時間表。

“宣傳的時候說是湖,後來悄悄變公園,現在連公園都沒有。”有業主質疑這是“規劃預期落空”,“我們現在根本不知道買的房子最終配套會變成什麼,這不是虛假宣傳,這是什麼?”

陸肖TOD是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重點打造的TOD住區組團,麓鳴苑爲其中一期部分。但根據現有教育規劃,二、三、五、六、八期被劃入所謂的K12教育體系,而一期、四期、七期卻被排除在外。

“買房的時候誰都說這是一個整體規劃的TOD住區,我們理所當然覺得教育資源是一樣的。”而直到交房後,業主才發現自己並不在當時宣傳的K12教育體系學區劃片中,業主質疑項目存在虛假宣傳。

一位孩子已經入學的家長憤怒表示:“同一項目不同學區,是不是區別對待?是不是虛假宣傳!”

5

項目仍在密集入市

業主擔心房屋品質難以兌現

記者梳理髮現,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自2018年成立後便涉足房地產開發,主攻綜合開發項目。陸肖項目一期“麓鳴苑”已於2022年11月交付。

除“麓鳴苑”外,該集團在成都還有多個綜合開發的住宅項目已入市或正待入市,包括蓁悅、麓鳴九天、龍潭九璽、龍潭九章、幸福拾光、青雲壹號、半島瀾灣、汀蘭、蔚瀾之城等項目,待售項目國賓九璽也將於近日開盤。

然而,在“示範”與“高端”標籤之下,記者在麓鳴苑的現場走訪卻看到:牆體傾斜、返鹼起皮、車庫滲漏、湖景缺席、學區爭議……一系列問題至今困擾着業主。面對這些關切,業主們最大的疑問是——當初宣傳中的“品質兌現”,是否只是停留在圖紙與口號裡?

6

開發商暫未迴應

律師:開發商應履行保修義務

8月28日,記者再次致電該小區業主代表,距離此前實地調查已過去23天。業主遺憾表示,開發商動作遲緩,整改至今仍未啓動。

同日下午,記者致電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客服電話,就業主反映的問題提出採訪請求。工作人員迴應稱,會記錄記者聯繫方式,並由相關人員回覆。但截至發稿,記者仍未收到開發商方面的進一步迴應。

針對業主反映的情況,四川盛豪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馮彪表示,小區目前仍處於保修期內,開發商有義務對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修繕。至於學區、公園等涉及的配套未兌現問題,如果業主能夠提供開發商在銷售過程中確實作出了相關宣傳或承諾的證據,可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也可依法主張解除合同或予以相應賠償。

封面新聞將持續關注事件進展。

封面新聞記者

(經受訪者要求,文中業主均爲化名。)

記者手記:樣本與標尺 職責和信任

在麓鳴苑走訪的那一下午,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傾斜的景觀牆,也不是車庫裡殘留的白色鹽漬,而是幾位業主的神情。有人一邊指着裂縫一邊苦笑:“才兩年,花五六百萬買的房子,怎麼就成了這樣?”也有人說起承諾的湖景時眼裡泛着失落:“當初選這裡,就是因爲想讓孩子推開窗就能看見湖。”

房子對普通家庭而言,往往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筆支出,背後是幾十年的積蓄與期待。但當“高端改善”最終變成“貨不對板”,這種失落感遠不止是牆體返鹼、車庫漏水的技術問題,而是對企業、對社會的信任質疑。

業主們等待整改,卻一次次被拖延;他們期待兌現,卻遲遲等不來答案。在TOD項目大規模推進的當下,揹負了歷史使命的交付項目,不僅是一座城市發展的樣本,更是一座城市兌現承諾的標尺,相關建設方、開發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一份職責,更是老百姓可能傾覆一生給予的信任。

這或許是麓鳴苑業主們最想要的答案:一紙宣傳之外,品質是否真的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