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研究登《科學》 生物山區電梯滅絕未發生

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陳一菁(右)與博士後研究員陳怡秀(左),首次以全球資料嚴謹測試「滅絕電梯假說」,挑戰過去對暖化影響山區生物多樣性的認知,成果刊登在國際頂尖的《科學》期刊。(成功大學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過往學界假設全球暖化導致低海拔生物向山頂移動,從而減少高海拔生物居住範圍,導致高海拔生物滅絕,稱爲「山區電梯滅絕假說」。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16日發佈臺灣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普遍而言,隨着氣候變遷,低海拔生物棲地會擴張,但高海拔生物依舊於高海拔,並未有普遍滅絕現象,證實真實世界並未發生假說中的單純現象。

研究第一作者、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陳怡秀表示,先前曾有生物學家提出假說,認爲隨着氣候暖化,生物會尋求適合本身溫度地方生活,因此會往高緯度或高海拔遷徙;而原本位於高海拔的生物則可能會因爲沒有空間繼續往上導致滅絕,稱爲「山區滅絕電梯假說」。

爲證實此假說,陳怡秀利用全球多篇研究中計算的山區年平均最高溫度變化,約每年上升攝氏0.025度至0.481度,彙整全球包括8個不同生物類別、2069個物種,更橫跨14個國家、23個山區,透過進階統計技術,克服山區地形限制造成的分析挑戰。她發現原本位於山頂的生物並未有明顯改變,而原本受溫度導致分佈較侷限的生物,隨着氣候變遷,上界逐漸擴張、下界則無明顯改變,與早期的推測不同。

研究通訊作者、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陳一菁說,過去曾有研究指出部分山區鳥類因此消失,也讓科學界關心「山區滅絕電梯假說」,透過此次研究發現,普遍而言生物擴展範圍增加,並證實生態界對氣候變遷的反應不如想像中單純,也可能顯示出的是「滅絕債務」現象,意即當下雖無滅絕跡象,若未來環境持續改變,再拉長時間,生物就可能有滅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