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慘輸對岸! 螺絲公會龍頭:非美市場纔是主戰場

螺絲公會總幹事楊芳益表示,希望中央及市府能持續協助業者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調整生產與供應鏈以降低關稅衝擊。(高市府經發局提供)

臺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永裕今(8)日下午召集多家大廠開會,針對美國232條款自3月12日起對螺絲螺帽等扣件產品加徵25%關稅一事,提出產業新方向。他指出,雖然此次關稅調高名單未包含扣件產業,經濟部仍將其視爲受影響產業,但外界與媒體卻搞錯了焦點。其實,美國市場並非唯一出路,面對大陸價格優勢競爭,臺灣業者應重新調整策略,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蔡永裕表示,2024年臺灣扣件產品佔美國市場44%,看似亮眼,但剩下的56%市場纔是未來主戰場。隨着大陸逐漸放棄美國市場,轉而進軍歐盟等地,臺灣業者應將目光投向美國以外的潛力市場,例如歐盟、東協等地。

蔡永裕透露,臺灣目前銷往歐盟的扣件佔比約3成,包括德國、義大利、法國、比利時與荷蘭,而東協市場則佔10%,這些都是值得深耕的領域。

然而,蔡永裕也坦言,臺灣扣件產業面臨嚴峻挑戰。相較於大陸,臺灣原料成本高昂,每公斤貴出5元,每噸成本差距達5000元,加上製造流程一條龍的總成本計算,臺灣產品比大陸貴出約8元。

他直言,在大陸轉戰美國以外的市場,在此競爭壓力下,臺灣如何與成本優勢明顯的大陸業者抗衡?他警告,若不積極開拓新市場並解決成本問題,臺灣扣件產業的處境將愈發危險。

蔡永裕最後呼籲,美國加徵關稅只是表象,真正的挑戰在於全球市場的重新洗牌。業者應跳脫既有思維,積極爭取歐盟、東協等市場份額,並尋求降低成本的解決之道,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

高市府經發局日前已拜會臺灣螺絲工業同業公會,蔡永裕也提到,美國關稅政策的實施,所有國家均須繳納25%關稅,曾享豁免的國家,如加拿大、墨西哥,其產品稅負將與臺灣等國家一致上升,臺灣產品不再處於不利位置。

高市府目前已成立「因應對等關稅經濟對策小組」,並提出「建立產業聯繫平臺」、「成立產業輔導團」及「設立勞工關懷小組」3大措施,全力協助企業減輕關稅影響。

經發局表示,將與中央合作,密切對接中央政策及關注經濟部提出的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公告時程,並將持續輔導在地業者朝向高值化、數位及低碳轉型發展,以提升市場抗風險能力並確保營運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