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吶喊與和平的追尋
(圖/本報系資料照)
當你知道自己成了人質,你會怎麼辦?今天的臺灣,就是被臺獨政權綁架的人質。他們高舉「民主」、「自由」的大旗,卻在背後一步步操弄去中國化,挑動敵意、割裂認同,把我們每一個人推上中美對抗的火線,把2300萬人當成臺獨的籌碼,獻給美國當作與中國博弈的棋子。
我們不是不知道中共有文攻武嚇,我們也知道這樣的手段會帶來壓力。但我們想問:當人質即將被歹徒撕票,你希望警察繼續勸說?還是亮槍示警、行動施壓,救人質於危難?
426那天,數十萬人走上街頭,那是一場沉默的吶喊、一場憤怒的和平抗爭。因爲我們清楚,當法治崩潰、當民意被踐踏、當司法變成執政黨的工具、當國會監督變成笑話,臺灣已經不是那個民主的臺灣,而是被臺獨綁架、壓迫、羞辱的人質牢籠。
反對臺獨的我們,是多數卻在野,是沉默卻不願屈服。當我們依憲立法、刪除預算、試圖約束濫權,換來的卻是「違憲宣告」、是「罷免清算」、是「抄家搜黨」。民進黨靠着政府資源,竟發動全臺「報復性罷免」,試圖把所有在野立委一網打盡。這是民主嗎?這是法治嗎?還是披着民主外衣的納粹法西斯?
臺獨政權嘴上說不怕,但他們最怕的,其實是大陸的文攻武嚇。因爲他們清楚,真正有實力的對手,纔會讓他們收斂。他們不怕你選票多,不怕你上街頭,因爲他們可以媒體封殺,可以網軍抹黑,可以司法打壓。但他們怕來自對岸的「警察」。
和平,不是單靠善意就能維持。和平,是靠實力護持、靠決心支撐。當臺獨一再挑釁、試圖脫離民族、否定歷史,怎麼可能不付出代價?我們不能一邊呼喊和平,一邊放任有人狹持人質以自保、而到處點火製造仇恨。文攻是最後的勸說;武嚇是必要的警告。這是阻止戰爭的最後防線。
從李登輝開始,臺灣社會的中國認同被一步步瓦解。課綱被篡改、歷史被切割、語言被邊緣、文化被淡化。我們的孩子不知道黃帝、不瞭解孔孟、甚至不知道孫中山是誰。他們被教導「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甚至刻意操作「中國是敵人」。
30年了,我們的國族認同被剝奪、被扭曲。我們從「我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的自然自信,變成「只能二選一」的對立標籤。誰自稱中國人,誰就被抹紅、被出征、被孤立。這樣的社會,還自由嗎?還包容嗎?
今天,賴清德更進一步把中國大陸定義爲「境外敵對勢力」,公然對立,不惜將2300萬臺灣鄉親當作臺獨人質,與14億大陸同胞爲敵。他們說:「我們不是中國人。」但我們知道——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這是最後的和平密碼。而臺獨正是在試圖摧毀這道密碼。
我們渴望和平,也願意面對真相。只有正視現實,才能打破謊言;只有勇敢揭露綁架,才能喚回自由。我們是中國人,是臺灣人。我們不是臺獨的棋子,不做臺獨的人質,我們要走的,不是對立對抗的絕路,而是融合與統一的正道。(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