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俊/川普對大學發動的百日戰爭

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以規模宏大、多元且具全球影響力著稱,擁有哈佛、麻省理工、史丹佛、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享譽世界的公私立學府,長年在各大國際大學排名中表現卓越。然而,川普總統在最新一任期上任僅百日內,便對這一體系展開了前所未見的「百日戰爭」,以政治、財務、監管等手段施壓,引發各界關注與爭議。

據美國《高等教育內情》分析報導,川普政府主要採取了十種行動,全面衝擊高等教育:

第一,與大學領導團隊正面對峙。針對哈佛、哥倫比亞等名校,川普指控其在親巴勒斯坦抗議中未能保護猶太學生,並威脅切斷資金。哥倫比亞大學選擇讓步,但哈佛則提起訴訟,挑戰政府資金凍結。

第二,瓦解多元、公平、包容(DEI)政策。教育部宣佈DEI倡議違憲,限期各大學於十四天取消,否則撤資。部分大學因此裁撤DEI辦公室,影響原本弱勢學生的資源與獎學金。

第三,削弱聯邦監管。川普簽署行政命令解散教育部,裁撤監督民權與學生成績的部門,削弱對大學遵守聯邦法規的監督能力。

第四,以懲罰爲政策。對不配合的大學加強法律與財務壓力,迫使其改變現行政策,如取消DEI或限制跨性別學生參與運動等。

第五,引致財務不確定性。削減聯邦補助與研究資金,迫使部分大學削減招生名額、提高學費,甚至可能導致財務脆弱的學院關閉。

第六,打擊全球地位。對國際學生實施嚴苛簽證政策,大幅減少研究撥款,限制與中國及穆斯林多數國家學術合作,削弱美國學術吸引力。

第七,壓制言論自由。針對親巴勒斯坦抗議者採取拘留或驅逐措施,使部分大學不敢保障教職員工的言論自由。

第八,攻擊學術研究。大幅凍結或削減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會等研究機構資金,削減對少數羣體與特定領域的研究支持,影響全國大學的研究能力。

第九,取消學生貸款債務減免。恢復對違約貸款的催收,取消收入驅動還款計劃,並削減對學生貸款的資助。

第十,加速高教衰退。對本已面臨招生困難、財務壓力與保守政治攻擊挑戰的大學,是雪上加霜,使整個體系面臨結構性衰退風險。

川普的行動,反映出三層深層挑戰。

首先,高教政治化趨勢加劇。過去,美國高教雖依賴政府資金,但享有高度自治。川普打破這一傳統,將政策作爲文化戰爭工具,迫使大學在價值觀上表態,挑戰自由派主導的校園文化。

其次,暴露依賴聯邦資金的制度性脆弱。面對聯邦財政與監管壓力,多數大學缺乏足夠的財務與政策獨立性,被迫妥協或進入消耗性法律爭訟。

最後,國際競爭力受創。以往,美國學術自由、多元文化與開放的國際學生政策,使其成爲全球首選的學術中心。但新的限制政策與削減經費,正在動搖這一地位。

當前,美國高等教育正處於轉型關鍵點。川普的百日行動雖激烈,但也暴露出系統性問題:學術自由如何在政治壓力下維持?財務與政策自主如何加強?美國是否能在全球教育市場中保持吸引力?

接下來的時間,將決定美國高教能否在這場政治與文化風暴中生存,甚至重新定義其價值與角色。未來的挑戰,不僅是政策層面的對抗,更是理念與制度的深度重塑。

(作者爲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