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輸血行業的創新與行業變革的引領者
血液在醫療救治中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輸血安全始終是醫療體系的生命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秒鐘就有3人需要輸血救治,而在中國,隨着醫療需求升級和人口老齡化加劇,輸血安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場關乎生命的守護戰中,從臨牀檢驗科醫生毅然轉型爲輸血行業的創新實踐者的陳凱,她在深耕體外診斷行業二十多載中,始終站在臨牀價值與技術創新交匯處,用獨特的行業洞察重塑輸血安全生態。
從臨牀醫生到行業開拓者:兼具臨牀和市場經驗的複合型人才
2000年,剛從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臨牀檢驗專業畢業的陳凱,帶着家人的期盼和對醫學的敬畏進入上海某三甲醫院的臨牀檢驗科工作。彼時的中國輸血行業尚未形成獨立體系,醫院輸血科多依附於檢驗科存在,專業人才匱乏、技術標準參差不齊的現狀令她深感困惑。"輸血安全直接關乎生命,但當時很多醫院仍在使用手工血型檢測,手工血型檢測誤差率高、專業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陳凱回憶道。這些關於輸血安全的種種痛點問題也促使她毅然轉型,"輸血不該是醫療鏈條中最脆弱的環節,技術創新必須先行構建安全屏障。"帶着這樣的信念,陳凱開啓了體外診斷領域的探索之路。
在某上市企業擔任產品經理期間,她發現體外診斷設備的推廣困境:臨牀需求與技術供給存在認知鴻溝。"設備參數再先進,若不能解決臨牀實際問題,就只是冰冷的機器。"陳凱創新推動了血液檢驗由手工方法向全自動方法的轉變,推廣公司新一代全自動產品在百餘家醫院和醫療機構落地,而且推出了自動抗體效價檢測,通過全自動化倍比稀釋到自動檢測,杜絕了人工操作的誤差,爲孕產婦新生兒效價檢測提供了新的方式,有效降低輸血檢測誤差率。
面對智能化浪潮,陳凱始終保持清醒認知:"自動化設備替代的是重複勞動,但輸血安全的核心始終是人。"在某專注醫療領域的世界500強企業任職期間,她負責輸血業務的市場推廣工作,以及輸血安全的科普宣教工作。彼時該企業正需要既懂臨牀又具市場經驗的複合型人才,這個在當時連獨立科室都尚未普及的細分賽道,激發了她強烈的使命感和挑戰欲。"全球每秒鐘就有3名患者需要輸血治療,包括癌症、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產後大出血、心臟手術患者等。"這也讓陳凱更加明確,輸血安全科普的重要性。
陳凱從產品經理、市場經理和助理總監、再到市場總監以及高級市場與銷售效率(SFE)總監,迅速成長爲公司全線產品的負責人,但對輸血的持續關注自始至終沒有改變。她不僅每2年舉辦一次輸血高峰論壇、輸血安全中國行等活動,邀請包括美國、英國、澳洲、日本等知名專家分享輸血安全理念,還積極推動全自動產品的市場推廣工作,成功將全自動產品運用到衆多醫療機構,有效促進科室的檢測自動化發展到90%以上。這一創新不僅提升了輸血安全、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還推動了行業向更高水平的發展。
作爲行業引領者,以管理賦能輸血安全新範式
在陳凱看來,輸血安全的提升需要技術創新與管理變革的雙輪驅動。她認爲,輸血行業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更需要差異化的增值服務來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她將製造業精益管理理念創造性引入輸血領域,針對輸血科開發出"5S+安全管理體系",爲輸血科室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流程優化方案,目前,該流程優化方案已在全國多家大型三甲醫院落地應用。
面對集採政策帶來的行業震盪,陳凱卻選擇爲數百家醫院提供定製化輸血質量提升方案,爲其提供增值服務。在陳凱的領導下,其所在公司也成爲了輸血行業中唯一可以提供此類增值服務的企業,同時公司全產品線的齊頭並進也得益於多年輸血推廣的經驗衍生,所在公司的各種產線和解決方案得到很好的行業認可,憑藉模式創新先後獲得了“2023年傑出數智創新典範獎”、“2024體外診斷創新奇璞種子”以及“連續6年公益特別貢獻獎”等諸多榮譽獎項。
作爲中國輸血協會臨牀輸血管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陳凱始終站在行業前沿。一直以來,她都積極參與包括輸血行業在內的體外診斷相關行業活動和學術交流等,還受邀出席包括第十五屆中國體外診斷產業高峰論壇、“精益賦能ISO15189管理體系,促進實驗室高質量發展”啓動會、交流融合,共創未來——第二屆IVD產學研合作論壇,並擔任發言分享嘉賓,積極與衆專家和同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共同推動輸血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對於行業發展,陳凱認爲:“未來,輸血科必將從輔助科室升級爲臨牀決策支持中心。”因此,她希望能通過技術創新,讓每一袋血液都能精準抵達需要它的生命。"輸血安全的最高境界,是讓技術隱於無形。"陳凱如是說道,而她對"敬畏生命"的看重和執行,恰是她職業生涯的最佳註腳。
"當輸血安全成爲基本醫療權利,當每個需要血液救治的生命都能及時獲得安全保障,這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陳凱溫柔而堅定地說道。這位輸血行業的"創新引擎",正以她特有的運營管理智慧,加快推動輸血安全和醫療變革,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爲輸血行業的發展不斷嘗試創新並推動行業向更高水平邁進。(供稿:陳國慶)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