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談閱兵 治國能力決勝負
(圖/中新社)
中國九三大閱兵廣受多方關注,引起巨大震撼,其影響力非常深遠,有可能成爲扭轉世界權力平衡的標誌性事件。
多年來,大陸的戰略取向被西方戰略分析師界定爲以拒止爲主,也就是阻擋美國及其盟友在中國周邊鬧事。美國呢,它就不斷拉一些盟友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自由航行和軍事演習。中國的對策是造島,島的周圍就成爲中國領海,接近人造島的外國船艦就被警告和驅逐。閱兵之後,中國公佈新法令,將黃巖島劃爲自然保護區。黃巖島距離菲律賓約180海里,是面積龐大的環形島礁,也是2012年導致中菲之間開始激烈鬥爭的起點。
性質上,黃巖島的定位與十多年前靜悄悄地造島行動差別很大,應當稱之爲進攻性拒止行爲,所以是在大閱兵之後宣佈。這是以實力作爲後盾,等待菲律賓和美國的反應。如果反應不強烈,那麼閱兵就取得了一次實質性的重大勝利。
這次大閱兵所展示的先進武器,特別是東風61,直接威脅美國本土,加上一系列高超音速飛彈,對美國的航母構成無法阻擋的威脅。所以,大閱兵的真實意圖恐怕不在南海,而是在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說,中國試圖以軍事優勢壓制美國,使後者不敢發動戰爭。這就是孫子兵法的上戰,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九三閱兵有26國的首腦和10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專程到北京共襄盛舉,這與拒絕參加此次閱兵的美國盟友們或單獨或集體跑到白宮去當面接受川普的羞辱和霸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習近平要廣結善緣,而川普卻以他慣用的各個擊破的手段,搶奪盟友的資源。這些盟友依然抱着些微的期望,覺得它們不能失去美國的保護。中國展現出新型武器,使日韓等國覺得更需要抱緊美國的大腿。但是,如果川普或者後來的美國總統不肯挑戰中國時,它們怎麼辦?到那時,國際權力的天平就要向中國傾斜了。
當然,大閱兵展現的實力也加強了中國在關稅談判桌前的底氣。如果我們深層探討本質問題,應該問的是,爲什麼中國能夠在短短的80年,製造業壓倒西方,科技超越歐日,人工智慧基本上跟美國平起平坐,而在先進武器方面,例如高超音速飛彈和六代戰機,已經超越了美國。其中必然有深層原因。那麼,什麼是深層的原因呢?
大陸有一位經常跟西方學者辯論中西方政治問題的風險投資家,精研政治學,此人名叫李世默。他曾經說,歐巴馬的行政經驗比不上中國一個大縣的縣委書記。這裡,他點到了問題的核心。美國,甚至整個西方,以及所有用普選選擇政治領袖的國家,它們政府各階層的領導絕大多數都不是治理人才,而是搞政治的高手。這是中西方政治制度最根本的差別。
我們耳熟能詳的政客,上至總統、各部門首長,以及聯邦和各州的國會議員,絕大多數都去讀法律系,然後參加選舉。也就是說,他們不參與實際行政事務的操作,對治理,不感興趣。
簡言之,在所有通過選舉產生政治領袖的國家,他們的專業是贏取選舉,不是治國。在西方,政治的核心定義是權力。經常被引用的政治的定義是:誰取得權力和如何取得權力。
中共建國後的前37年是政治掛帥,爲了政治正確進行了多次殘酷的鬥爭,大傷元氣。後43年是經濟掛帥,高舉GDP,成績驚人。但是,中共跟孫中山先生一樣,都認爲,政治就是管理衆人的事。簡言之,西方的政治定義是權力運作,中國的政治定義是如何治理。經過時間考驗,治理壓倒權力。(作者爲中美論壇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