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有“蘇超”“南哥”有點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袁丁 白宇航 張寧(實習生)焦文娟

一見Auto要轉型做足球博主嗎?不是。我們只是想蹭一下“蘇超”的熱度,談談“散裝江蘇”的造車大戰。有意思的是,中國球迷經常用這麼一句話安慰自己:足球是中國的國運平衡器,這句話放在江蘇造車的賽場上正好也成立。球踢得好,車運就不太行。今天,我們先來看看蘇超“南哥”的表現。

蘇超排名榜,南通六戰全勝高居第一,但是在造車賽道上,南通卻是個多次跌倒的倒黴蛋。

位於南通西北方向的如皋,是南通代管的縣級市。南通的造車故事,基本都和如皋有關。16年前的2009年,如皋設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2009這個年份,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這一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政府也在這一年啓動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由此可見,如皋對於產業發展趨勢的把握,絕對是敏感快速的。但是,他們投資的眼光,實在是不咋地。

2010年,如皋第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陸地方舟投產,比“蔚小理”早了4到5年,不過這個時候,陸地方舟還只能生產低速電動車,也就是俗話說的“老頭樂”。直到2017年,陸地方舟終於拿到了電動乘用車的許可證,但推出的產品競爭力不強,債務反而越滾越大。4年後,陸地方舟就進入了破產程序。

在陸地方舟後,如皋還先後引進了康迪、青年、賽麟等新能源汽車企業。但全部翻車。青年汽車創始人龐青年2016年在如皋創辦青年亞曼,生產氫燃料物流車。龐青年當年到處宣傳,研發出"水氫發動機",號稱"加水就能跑",現在看來就是一場騙局,這裡說句題外話,後來龐青年又找了一個南開頭的城市南陽繼續忽悠。同一年,賽麟汽車董事長王曉麟用50萬美元買下了美國賽麟汽車品牌的知識產權使用權,然後將其包裝成價值66億元的技術資產,通過"技術入股"的方式與如皋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江蘇賽麟汽車,但賽麟最後只賣出了31輛"老頭樂";還是在2016年,康迪電動車被爆出存在嚴重的騙補行,2018年5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康迪江蘇項目整改。

整車廠引進連續交學費,讓南通不得不重新考慮產業方向。目前,南通汽車產業的重點已經調整爲零部件配套領域。

說完南通,我們再來看另一位南哥:安徽省會——哦不,江蘇省會南京。

南京是老資格的汽車工業城市。1958年,南京汽車製造廠成立,生產躍進牌輕型卡車。直到現在,南京都是中國輕型卡車的重要生產基地。1985年,南汽引進了意大利依維柯公司的輕型商用車技術,依維柯一度在中國成爲短頭輕型客車的代名詞,與日系的平頭輕型客車分庭抗禮。2005年,南汽收購破產的英國MG羅孚汽車公司核心資產,將英國人至今還在自豪的民族品牌——名爵(MG)收入懷中。2007年,在國家發改委推動下,上汽集團現金收購南汽集團100%股權,名爵品牌也由此歸入上汽旗下。如今,名爵在國內銷量低迷,卻是中國電動車對歐洲出口的明星產品,頗有些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感覺。

但是,在新能源汽車的引入、培育這塊,南京的表現,就遠不如真正的安徽省會合肥了。過去十年間,知豆、前途、博郡、拜騰、銀隆、敏安等一批造車新勢力先後落戶南京,又都接連失敗,成爲中國汽車產業大浪淘沙的那個沙。

其中,知豆汽車在2017年達到年銷量4.3萬輛的巔峰,在2018年補貼政策調整後,因續航里程短、技術不達標,失去補貼優勢,銷量下滑,最終破產。2020年後,敏安、博郡、前途都因融資斷裂而失敗,曾經最被外界看好的拜騰汽車,6輪融資累計84億元,卻連一臺量產車都沒造出來,反而爆出奢華消費,5000萬買零食的醜聞。

目前,能公開查詢到的南京新能源汽車產量數據,停留在2023年,數字是20.1萬輛,僅爲同期合肥的三成不到。更讓南京頭疼的是,沒有拿得出手的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

對比看,兩位“南哥”造車踩坑,原因各有不同。南通是縣域招商過於激進以致風險失控,南京面臨的則是產業升級的挑戰。但二者也都指向了同一個教訓:地方政府在產業引進上不能"重量不重質",政策支持要從"輸血"轉向"造血",更加註重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能力。

南哥的故事說完了。下一期,咱們談談目前“蘇超”的悲情角色——0州(常州)。

出鏡記者、文案改編:袁丁

原作者:焦文娟

拍攝:白宇航 張寧(實習生)

視頻製作:白宇航 張寧(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