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1物讓近半車主得血癌 這類衣服、食物也有 解方曝光

牛仔褲最好洗過2至3次再穿,避免甲醛殘留。(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甲醛對於人體可能的影響,包括急慢性中毒、過敏、致癌性等。有專家指出,過去曾有某品牌車內的隔音棉因甲醛超標,導致近半車主罹患血癌。除了車子內裝,甲醛還會藏在衣物或食物裡,解決方法就是洗了再穿、泡水後再吃。毒理專家招名威過去曾指出,穿新衣服所導致的甲醛暴露濃度與時間比較少,致癌機率非常低,但仍要洗過再穿,避免皮膚過敏、瘙癢、皮炎。

無毒教母譚敦慈在《醫點不誇張》節目指出,甲醛不只會出現在裝潢、傢俱和汽車內裝裡,衣物也會出現,許多免燙挺版布料、牛仔褲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化學物質,因此新衣服一定要洗過再穿,因爲甲醛會溶於水,牛仔褲最好要洗個2、3次。

此外,部分食物也可能含有甲醛,當發現蘿蔔乾、幹米粉、魚丸、豆腐、豆芽菜及腐竹等「外觀過白」就要當心,譚敦慈說,過去臺灣也曾發生過多次的甲醛食安事件,最有名的要屬2017年時,彰化衛生局抽驗春捲皮,發現皮特別白,一驗發現裡面有甲醛。此外,有些水果買回來多天不會爛也不會變色,檢驗後發現裡面有「吊白塊」,這是甲醛的一種複合物質。譚敦慈建議,食物可以泡水或用燙的去甲醛,用過的水要記得倒掉。

勞動部官網指出,爲避免甲醛危害,新裝潢及新購傢俱的房間,要特別注意室內空氣對流及通風,避免空氣中累積過高甲醛濃度;新衣服先洗過再穿,可以避免甲醛導致的皮膚紅、腫、搔癢等症狀;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食物;職場上建議甲醛相關作業人員使用合適呼吸防護具,並注意定期維護更新。

另外,毒理專家招名威在臉書粉專曾指出,大部分人知道甲醛殘留對人體有害,但卻不知道其實衣物內就有了,不過穿新衣服所導致的甲醛暴露濃度與時間,無法與高濃度、長期的職業暴露相比,穿沒洗過的新衣服會致癌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且致癌機率非常低,不用太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