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離資訊未公開引發傷亡? 內政部:9月21日即對外發布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洪災。(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發生至今已滿月餘,有媒體報導指,災害發生前專業團隊已完成沖刷力道與影響範圍的內部模型,但這份資料沒被公開」導致民衆傷亡。對此,內政部今(24日)澄清,9月21日下午3點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召開「馬太鞍溪堰塞湖疏散撤離研商會議」,推算出應疏散撤離戶數、警戒範圍,當天就請萬榮、鳳林、光復鄉鎮公所確認撤離人數。會議決議內容均對外發布,並請相關單位進行撤離工作,並無不公開撤離資訊的情況。

陽明交大退休教授高銘盛在本次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事故失蹤,有媒體報導,高銘盛妻子質疑,兩人在佛祖街住了11年,經歷地震、颱風、豪雨,對土地的保水能力胸有成竹,判斷堰塞湖「溢流」應不致成災,沒想到,事發前2天,專業團隊已完成沖刷力道與影響範圍的內部模型,但這份資料沒被公開,決定了佛祖街民衆命運,「大家渾然不知自己即將被推入鬼門關」。

對此,內政部今澄清,9月21日下午3點,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召開「馬太鞍溪堰塞湖疏散撤離研商會議」,由內政部邀請參與評估的臺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團隊提供情資研判及戶籍套繪,推算出應疏散撤離戶數共1800戶,並明確劃定三鄉鎮警戒範圍。接着下午6點召開第三次工作會報中,請萬榮、鳳林、光復鄉鎮公所確認撤離人數。

22日9點,召開第四次工作會報農業部建議再增加37戶,最終確認1837戶爲需撤離對象,後續由國防部協助縣府和三鄉鎮公所執行異地或垂直預防性撤離。

此外,農業部林保署也於22日上午再發布紅色警戒通報單,當天上午6點開始,持續透過細胞簡訊、電視和廣播插播通知民衆撤離,花蓮當地也出動警車、消防分隊車輛巡邏廣播。

內政部說明,9月21日下午「馬太鞍溪堰塞湖疏散撤離研商會議」與會者包括內政部、農業部、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等中央部會,協助評估的臺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團隊,地方政府則有花蓮縣政府秘書長、消防局長、社會處長、農業處長、警察局長等人員,以及光復鄉公所民政課長、鳳林鎮公所秘書和民政課、萬榮鄉公所鄉長和民政課。該次會議決議內容均對外發布,並請相關單位進行撤離工作,並無不公開撤離資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