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卓航科上半年淨利下滑超7成 民用業務尚未起量
《科創板日報》8月25日訊(記者 餘詩琪)今日晚間,超卓航科(688237.SH)發佈2025年半年報。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6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3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37.20萬元,同比下降71.5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僅爲55.85萬元,同比大幅下降96.05%。
面對營收、淨利雙降,超卓航科將業績下滑歸因於公司核心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及耗材增材製造業務受到飛機維修週期的影響,訂單量出現階段性下降,直接影響了整體業績表現。
對於“飛機維修週期”這一理由,超卓航科在公告中沒有做出詳細解釋。但《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在去年的半年報中,超卓航科提到因爲機體結構再製造業務正處於從進口機型向國產機型過渡階段,除子公司成都鵬華外,公司軍品業務規模較上年同期下降約50%,這是淨利潤下滑的主因。
今年的半年報裡,雖然超卓航科並未拆解軍品業務規模的變化情況,但從財務數據來看,機型過渡的影響依然對業績造成了打擊。
在今年的半年報中,超卓航科還着重介紹了民用業務的情況,佈局了新能源汽車、工業裝備、光伏、半導體等多個領域。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基於冷噴塗技術特點開發了電池框架、熱管理系統零部件等新產品。位於上海的首條產線已於2024年一季度建成投產,第二條產線現已建成,爲後期產量提升做準備;在工業裝備領域,公司自2023年開始進行業務轉型升級,佈局附加值較高的產品線。2024年以來,公司加速向中高端產品轉型,加大研發力度,努力實現進口產品的國產化替代。
但超卓航科也直言,以上業務目前對整體營收的貢獻仍然有限,規模化量產和市場開拓仍需時間。
光伏、半導體等業務還處於研發狀態。
據其介紹,光伏級石英部件表面處理技術已進入深入研究階段,多晶硅不鏽鋼複合板還原爐殼、銀包銅電極等技術已完成工藝開發,進入測試樣件試製階段。這些佈局雖然前景可觀,但年報也明確指出“量產工藝存在不確定性”,“長期穩定性仍需進一步驗證”。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業績面臨壓力,超卓航科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仍在加強。2025年半年度,公司研發投入1421.92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約30.14%,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達8.65%,較去年同期增加2.6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