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工作大腦真的變了!科學家揭「過勞腦」體積增加、情緒更敏感

▲長期過勞讓大腦「腫一圈」還更容易焦慮。(圖/pexels)

記者楊智雯/綜合報導

上班族有無酬加班、下班後仍需要待命等說不出口的壓力,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每年全球有超過80萬人死於長時間工作,顯示過勞對健康的影響已是全球性議題,先前歐洲心臟病學會的追蹤研究也發現,每週工作超過55小時的上班族,十年內罹患心律不整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0%,除了心臟受影響,大腦更可能因壓力與睡眠障礙導致灰質體積異常,並發現與焦慮、憂鬱等症狀有關。

這項研究刊登於《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研究團隊分析了長工時族羣的大腦影像,發現過度勞累者在調節思考與決策的區域,像是左側中額回、中央前回、額上回與島葉,體積普遍比一般人更大,可別以爲大腦體積變大好像「變聰明瞭」,研究人員指出,這並不是正向發展,而是過度壓力、睡眠不足與慢性疲勞造成的「不健康膨脹」,長期下來恐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與情緒不穩。

研究指出,過勞者的腦部變化多集中在負責情緒調節的右側顳上回、左側島葉、羅蘭島蓋等區域,這些異常增厚可能是身體長期處於「戰鬥」壓力模式下的防禦反應,換句話說,大腦在長期加班中「過度運轉」,導致情緒系統也進入疲乏狀態,因此常常看到上班族出現憂鬱、低潮等情緒狀況,甚至長時間工作的人會抱怨有睡眠障礙。研究團隊提醒,這種大腦變化雖不代表立即損害,但若長期持續,可能成爲心理疾病與記憶力退化的前兆,應養成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與過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