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Meme股算什麼?主導美股的散戶們看上了外匯交易,槓桿高達500:1!
一股散戶投資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涌入傳統上由專業人士主導的高風險外匯市場,他們數十億美元的集體押注,讓人聯想到此前的“Meme股”狂熱,但其內在的零和博弈屬性和高槓杆特性,可能帶來更爲嚴峻的風險。
2025年上半年,根據數據提供商Finance Magnates,散戶投資者日均在外匯市場投入約6000億美元,這一數字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8%。若剔除市場已相對穩定的日本,該交易額同比增幅高達51%,與五年前相比更是激增174%。
儘管6000億美元在全球日均7.5萬億美元的外匯市場中僅佔一小部分,但這筆由業餘投機者構成的龐大集體押注,已足以引起警惕。
與Meme股和加密貨幣投資不同,外匯市場是一個純粹的零和遊戲,一方的盈利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虧損。當散戶交易者面對可能是華爾街專業交易員的對手時,高槓杆工具進一步放大了潛在的虧損風險。
這一趨勢的背後,是特朗普政府貿易戰引發的匯率劇烈波動、社交媒體上“金融網紅”兜售的投資策略,以及線上課程普及等多重因素的推動。
然而,專業人士警告稱,散戶想在這個市場持續盈利極爲困難,其高風險性質對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構成了嚴峻挑戰。
槓桿的誘惑與陷阱
外匯交易對散戶的核心吸引力,正是其高槓杆特性,而這也被業內人士視爲最大的風險所在。
通過被稱爲差價合約(CFDs)的金融工具,散戶交易者可以用少量本金撬動鉅額交易。
即便在監管最嚴的國家,個人投資者也能獲得高達20:1的槓桿。而在塞舌爾等監管相對寬鬆、許多國際經紀商註冊業務的地區,槓桿率甚至可以達到500:1。
然而,高槓杆是一把雙刃劍。今年美元的突然暴跌就讓許多押注者措手不及,即使是專業人士也難以預料近期的市場動盪。
據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強制披露的信息顯示,在所有資產類別中,絕大多數零售交易者都在虧損。研究機構全球總監Steven Hatzakis表示:
散戶外匯交易的新版圖
從地理上看,散戶外匯交易的熱潮正在全球蔓延。
日本曾是散戶外匯交易的中心,由於其長期接近零的利率和低迷的股市,投資者將日元儲蓄投入澳元、巴西雷亞爾等外幣以尋求回報。
分析人士稱,日本是全球唯一一個散戶羣體規模大到足以影響本國匯率走向的主要市場。
然而,如今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世界其他地區,如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地。相比之下,這股熱潮在美國則較爲平淡,因爲當地不允許散戶交易差價合約,且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使得民衆普遍不太關注外匯匯率。
儘管增長迅速,但與股票市場相比,散戶外匯交易的規模仍然較小。某個差價合約經紀商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散戶外匯交易量僅爲股票交易量的13%,但同比增幅超過了30%。
“金融網紅”崛起與專業知識的代價
社交媒體上“金融網紅”的興起以及線上課程普及,是推動散戶參與外匯交易的另一股力量。
這些自稱“大師”的人在Youtube和X等平臺積極推銷自己的專業知識及課程,吸引新手客戶。個人投資者Greer對此持批評態度,她認爲:
與選擇網紅導師不同,Greer選擇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前倫敦金融城交易員作爲自己的教練,他曾在瑞銀集團和高盛任職。
在專業指導下,Greer的生活變得緊張而充實。她每天會收到大量交易提醒,即使在與法律客戶會面時,她也會焦急地等待間隙,以便查看圖表並調整自己的頭寸。
她表示,自己熱愛技術和經濟分析,也享受着押注成功時帶來的“多巴胺快感”。Greer承認有時會感到不堪重負,但她不想放棄:
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