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絕抽象的糞作!18年都白等了!
喪屍。
作爲驚悚題材的常青樹,長期活躍在各類歐美影視劇中。
已經成爲了一種流行元素。
*喪屍娘,圖片源自網絡
尖牙和傳播病毒的體液,是它們最致命的武器。
不過大部分喪屍行動遲緩,智力低下,似乎沒有什麼威脅。
直到2002年,《猜火車》的導演丹尼·博伊爾,將一羣超級喪屍帶上了大銀幕。
它們能跑能跳,直逼奧運冠軍,成爲了一代人的童年噩夢。
它就是經典喪屍片,《驚變28天》。
時隔18年,該系列的第三部作品,終於來了:
《驚變28年》
可能有觀衆沒看過前兩部,我先簡單介紹下設定。
說是有幾名極端“動保主義者”,闖進秘密實驗室。
企圖“解救”攜帶“狂暴病毒”的猩猩,導致病毒泄漏。
人類一旦感染,就會在短短20秒內,轉化爲喪屍。
它們到處攻擊人類,通過體液傳播病毒。
短短28天,英倫三島就全面淪陷,成爲了喪屍的樂園。
只有極少數倖存者,在城市廢墟中掙扎求生。
《驚變28天》用不到800萬投資,給20世紀福斯血賺了8000多萬票房。
所以續集《驚變28周》,很快就擡了上來。
*螺旋槳碎屍名場面
故事的設定有點扯淡。
病毒爆發5周後,感染者沒東西吃,逐漸餓死了。
沒錯,喪屍會被餓死。
11周後,北約軍隊進入英國,花了7周肅清了剩餘的喪屍;
24周,英國開始逐步重建。
*2007年的“鷹眼”可真嫩啊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因爲人類中,出現了先天基因變異的特殊個體。
他們感染病毒後,看着和正常人一樣。
但是體內攜帶着病毒,也能通過體液傳播。
一名變異者,爲了報復渣男丈夫,惡意傳播病毒。
導致隔離區在短短几天內,就全面淪陷。
一羣倖存者拼盡全力,纔將另一名變異者送出英國。
希望能通過他的DNA,研究出疫苗。
顯然他們並沒有成功。
因爲第三部叫《驚變28年》。
整整28年了,人類也沒研製出疫苗。
經歷過隔離區的淪陷,北約也撂挑子不幹了。
於是英倫三島,又成爲了與世隔絕的喪屍國度。
隨着時間的推移,喪屍逐漸開啓了進化之路。
前兩部中登場的“跑得快”,似乎重新擁有了理智。
與其說是遵循嗜血本能,只會咬人的喪屍。
它們更像是靈智初開的“野人”,跑起來像《進擊的巨人》裡的“奇行種”。
甚至能用人類的方式,繁衍後代。
沒錯,喪屍能下象棋,還會懷孕!
你說這扯不扯?
而且喪屍種羣,還出現了體型肥胖,爬行緩慢的“大胃袋”。
似乎病毒對他們,產生了“劣化”的作用。
而對於極少數喪屍而言,病毒堪比“九龍拉棺”類固醇。
出現了血厚攻高,關鍵智力超羣的新品種——阿爾法。
一梭子子彈打完了,它血條都沒見底。
力氣更是大到離譜,能拽着腦袋,把整條脊柱扯出來。
鐵血戰士直呼內行。
和喪屍相比,英國的人類則全面退化了。
沒有電力和現代化設備,他們回到了刀耕火種的部落時代。
一部分倖存者住在小島上,定期去本土蒐集物資。
你問他們沒槍沒炮,爲什麼能擋住喪屍?
因爲這地方易守難攻,是天然的堡壘。
四面環海,只有一條小路連通小島和本土。
隨着退潮浮出海面,又會隨着漲潮消失。
強行通過,只會被洋流捲走。
我們的主角小白,就是這個部落的成員。
他的爸爸,是個各方面實力都強得離譜,從隔壁《獵人克萊文》片場跑來的猛男。
經過爸爸的長期訓練,年僅12歲的小白,就已經掌握了出色的狩獵本領。
但是小白的媽媽,患有怪病。
間歇性渾身燥熱,頭痛欲裂,甚至失去記憶。
如果能找到住在本土的醫生,也許媽媽就能康復了。
可一方面,爸爸不讓他去,覺得太危險。
關鍵是那個醫生腦子不好使,去了也白搭。
另一方面,小白恰好撞見父親出軌,父子倆有了隔閡。
於是小白獨自帶着媽媽,離開了部落。
媽媽也不知道多久沒出過門,還以爲兒子帶她出來散心,不知道路的盡頭就是本土。
等她反應過來,潮水已經漫過了道路。
沒有後路,只能向前。
這一路上,他們的經歷極爲豐富。
兒子守夜睡成一頭死豬,病重母親顯神威,徒手錘殺喪屍;
母子二人被屍羣堵在廢棄餐廳,猛吸囤積多年的苯,差點被炸死;
偶遇在海上巡邏時不慎觸礁,被洋流捲來的瑞典士兵;
幫女喪屍接生,獲得嬰兒一個;
被赤身裸體,“吊兒郎當”的阿爾法猛男追殺;
歷經千難萬險,他們終於見到了醫生。
大家別誤會,他身上抹的不是脆皮水,而是碘酒,據說能抵抗病毒。
好消息,他確實是個醫生;
壞消息,他腦子確實壞了。
這15年來,他只做一件事——搭建白骨紀念碑。
蒐集屍體,砍下頭顱。
高溫燉煮,脫肉留骨。
用顱骨層層累積,搭建成邪異又有些聖潔的紀念碑。
經醫生初步診斷,白媽是得了癌症,而且已經轉移到了大腦。
所以她纔會經常頭疼,偶爾失憶。
就算是感染爆發前,癌症晚期也無藥可醫。
更何況以現在的醫療條件,更是束手無策。
醫生看了眼紀念碑,靈機一動:
“要不我把你燒了得了。”
白媽:
“來都來了,那就整吧。”
醫患關係從未如此和諧。
於是白媽在一陣炫光剪輯中轉瞬即逝,再露面已經是一顆潔白的頭骨。
醫生把頭骨交給小白:去,把你媽放塔頂。
折騰了兩天,母子倆各種死裡逃生。
本來是來治病的,你給人直接火化了。
你說這扯不扯?
但是事已至此,小白只能把媽媽放到塔尖。
然後將喪屍生的孩子,送回了海島部落。
你問他咋知道孩子沒感染?
萬一那是個小喪屍,部落不就完了?
他不知道。
這夥人從頭到尾,都是用“俺尋思”代替慎重思考。
唯一大腦正常的瑞典士兵,已經被阿爾法殺了。
頭在紀念碑上放着。
最後小白獨自啓程,向着大海的反方向前進。
但是他再怎麼天才,也只是個12歲的小孩。
28天后,他終於被屍羣堵住,命懸一線。
關鍵時刻,他遇到了一羣……潮男?
我很難用語言形容,你們自己看吧:
這羣穿着五顏六色的運動服,非常癲狂的“殺屍專家”。
用各種奇怪的手法,除掉了屍羣,並邀請小白入夥。
看來是給續集埋伏筆。
沒錯,這部《驚變28年》,不只是三部曲的終章。
也是開啓新三部曲的第一步。
製片方特意請回《驚變28天》的導演丹尼·博伊爾,執導這部續作。
導演似乎意識到,片中的末世設定,早就爛大街了。
於是決定“重定所有既定”。
拍出了這樣一部,非常“抽象”的電影。
不知道是不是蘋果公司投錢了,全片主要使用iPhone進行拍攝。
導演和攝影師絞盡腦汁,用各種裝置和鏡頭,將手機性能壓榨到了極限。
上次看到這樣的場面,還是《黑客帝國》用單反拍“子彈時間”。
畫面風格和剪輯手法,也延續了博伊爾一貫的風格——
近乎兒童畫的抽象和瘋癲。
間歇性閃現的歷史片段,飽和度極高的災後風景。
讓阿爾法率領的喪屍羣的登場,都顯得那麼有藝術感。
片中還有很多“私貨”和地獄笑話。
全世界隔離英國28年,很明顯是對英國“脫歐”和“光榮孤立”的嘲諷。
小白推翻父親的權威統治,企圖拯救母親的行爲。
無疑是“俄狄浦斯情結”的一次失敗展示。
因爲他間接害死了母親,破壞了自己的家庭。
還把一個“定時炸彈”,送進了人類避難所。
導演試圖通過小白,用他不經世事的雙眼,去審視隔離圈內外的兩個世界。
小白沒有關於現代社會的記憶,有着黑白分明的價值觀。
誠實的品質,讓他坦然面對自己的膽怯,並沒有被父親的吹捧哄成胎盤。
在他看來,如果沒有喪屍的話。
也許災後的英國,纔是實現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完美世界。
但不代表導演支持人類有罪論,支持極端動保。
比如片中醫生的生存狀態,就類似於動保鼓吹的“和諧共存”。
把喪屍當成野生動物,自以爲了解它們的習性,能夠與之共存。
醫生不趁阿爾法喪屍被迷幻劑制服,趁機除掉這個最大隱患。
結果差點被阿爾法把頭給扯下來。
博伊爾導演真是不忘初心。
第一部就嘲諷動保,二十幾年過去了,他還是不待見動保。
但是作爲一部商業片,藝術表達和夾帶私貨,應該爲劇情讓步。
而不是讓角色承載的象徵意義,影響到故事邏輯。
說好的喪屍會餓死,這個長得像第一部男主的喪屍,怎麼在荒地裡活到了現在?
片中存在太多,難以自圓其說的情節。
小白的媽媽,無疑代表了極端的母性。
但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是哪兒來的力氣悄無聲息地殺掉喪屍?
醫生則代表了一種超脫的和諧狀態。
但是他獨自一人,是怎麼在喪屍橫行的本土存活了28年?
喪屍的孩子,代表新生。
但是爲什麼兩個喪屍,能生下沒被感染的孩子?
一夥瑞典士兵,毫無徵兆地出現,又在兩分鐘內被團滅。
似乎只是爲了襯托,阿爾法喪屍的強大。
但是阿爾法喪屍帶來的緊張感,被他過於顯眼的胯下巨物,破壞得所剩無幾。
被一個甩着巨大生殖器的喪屍追,驚悚中又有些好笑。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不能算傳統意義的喪屍片。
它沒有《殭屍世界大戰》中,羣屍過境的壯觀大場面。
刺激的追逐戰,血腥的喪屍殺戮,也只是點到即止。
站在商業片的角度,它算是爛片。
但是像吃了毒蘑菇一樣的“致幻”感,又讓人慾罷不能。
我個人比較期待後面兩部續集。
畢竟咱們影視區up主,都是赤石大師。
《驚變》這種吃了能致幻的屎,高低得嚐嚐鹹淡。
今天就說到這裡,咱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