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4成爸爸中度憂鬱!兒盟揭「經濟壓力」是主因

兒盟今天發佈2025年父親壓力狀況調查報告。(兒盟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兒盟今天公佈調查顯示,超過4成的爸爸呈現中度以上憂鬱,主要壓力來源爲經濟問題,小孩出生後,近8成爸爸坦言家庭支出明顯增加,難以應付家庭開銷,尤其今年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加劇家庭生計,更有2成3爸爸表示工作、收入或投資受到影響。

兒盟今天發佈2025年父親壓力狀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43.3%的爸爸在情緒量表中呈現中度以上憂鬱傾向,其中14.4%爲重度或極重度,更有超過1成的爸爸認爲自己沒有價值或生活沒有意義。

細究壓力來源,72.6%是經濟問題、55%育兒教養,其次爲工作53%、家務分擔41.7%、與親密關係溝通40.4%,20.8%同時需照顧年邁父母。育兒開銷增加壓力,近8成爸爸坦言孩子出生後家庭支出明顯增加,其中59.6%表示稍微吃緊、19.3%常常不夠用和完全無法應付。

調查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宣佈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緊張,也對臺灣部分產業帶來衝擊,23.2%爸爸表示已經影響工作與收入,60.1%表示目前沒有影響,但仍會擔心,僅16.6%表示完全沒影響。

調查也顯示,面對壓力,78%爸爸自行找其他事轉移注意力、59.6%爸爸尋求情緒支持,但41.8%完全不求助。而中度以上憂鬱的爸爸,55.7%完全不求助,僅34.5%會尋求情緒支持。

此外,衛福部去年8月推出「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45歲有需求的民衆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調查指出,68.7%爸爸不知道這項服務、27.1%知道但沒用過、4.2%知道且有用過者。

兒盟呼籲,政府推動心理政策應正視父職角色的處境,例如推廣現有的夜間諮詢、男性心理專線或簡化申請流程,並鼓勵男性多請育嬰假、提供實質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