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預付費常見 一課一結難實現
爲解決培訓機構收取預付費後跑路等情況,2023年11月,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等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營利性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課程預付費管理辦法(修訂)》(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規定不得一次性收取或變相收取超過60課時或時間跨度超過90日的培訓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不過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實際操作中,培訓機構往往會通過“買得越多單價越低”“先辦卡不行再退”等方式,鼓勵消費者超額辦卡,拒絕“一次(一課)一結”問題仍然存在。此外,去年3月發佈的《北京市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設置標準》)也對培訓場所、安全保障措施等提出明確要求,但培訓機構違規將培訓場所設置在地下或高層的情況仍屢見不鮮。
·調查·
低於5000元沒折扣想優惠得買大課包
在朝陽區南磨房地區,一家培訓機構爲3歲至15歲孩子提供舞蹈、美術等藝術類培訓。在大衆點評網上,該機構顯示爲經過美團教育培訓認證的“安心學”商戶,且被列入“北京美術好評榜”。
日前,北青報記者以兒童家長身份聯繫該培訓機構,諮詢美術課的收費情況。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4種不同價位的課包,分別是3800元/16課時、7600元/38課時、14200元/72課時、25500元/134課時。該工作人員極力推薦14200元的大課包,表示“來這兒報班的家長大多數會選擇這個價位”。不過旁邊一位家長何女士否認了這種說法:“我覺得7600元的最划算,總價不過萬,單價也更便宜。”
當北青報記者詢問是否可以不買課包時,工作人員表示可以按照每節課237元的價格進行“一課一付”。記者計算髮現,這個收費標準與3800元課包折算下來的每課時237.5元單價基本一致。相比之下,7600元課包摺合課時單價爲200元,14200元課包摺合單價爲197.22元,25500元課包摺合單價爲190.29元。這意味着,購買5000元以下的小課包,在課時費上並無優惠。而5000元以上的課包,除了7600元檔每課時優惠37.5元外,其他兩檔較前一檔優惠力度均不足10元。
在豐臺區方莊地區一家舞蹈鋼琴培訓機構,北青報記者看到,該培訓機構將舞蹈班價格分爲兩種:半年24課時和一年48課時。其中一年的課包價格爲16128元,目前購買可享5折優惠,折算下來爲8064元,仍然超過《管理辦法》規定的5000元。此外,該培訓機構的鋼琴課半年課包爲8160元,打85折後也同樣超過5000元。
整體來看,無論是從課時總數、時間跨度還是收費額度上來看,上述兩家培訓機構的部分課包均違反了《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商家拒絕一課一結遊說顧客先買後退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管理辦法》還規定,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應將以下兩種收費方式明確告知學員,供學員自主選擇:一是“一次(一課)一結”的即期交易收費方式,鼓勵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採用即期交易方式;二是通過預先存入存管銀行培訓費的預付費方式。
在朝陽區十里河地區一家舞蹈培訓機構,其公示價目顯示,舞蹈8人班費用爲每人4800元,包含20課時,摺合下來一節課爲240元。不過當北青報記者以家長身份向現場工作人員諮詢時,其一直大力推薦5580元30課時的大課包,“您選這個,算下來一節課才180元左右,比那個合適得多。”
當北青報記者詢問課時費是否可以“一次(一課)一結”時,對方明確表示不行,“我們這兒沒有這麼報的,(收費)系統過不去。”隨後,該工作人員還不斷向記者保證:“我們有免費體驗課,報了這個課包,您也可以讓孩子先來體驗,如果孩子上了幾節課不喜歡了,我們就把這幾節課原價刨掉,其他課時費可以退還給您。”
不能選擇一次一結,那培訓機構是否真能如承諾的一樣痛快退款呢?對此,家長郝女士表示還是要提前考慮好,“像音樂、舞蹈、美術這種需要長期投入的課外班,機構定價都是大課包划算,小課包至少貴三成,你不想買貴的就只能買多的。但如果交了錢後不滿意,想退款就沒那麼容易了。”
原來,郝女士曾花一萬多元給孩子購買了某美術培訓機構的大課包,“孩子上了不到10次就不想上了,我找機構退費,對方一直以各種理由拖延,沒辦法最後只能去起訴了,這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要回來。”
藏身地下室或高層選址違規很常見
調查過程中北青報記者發現,除了預付費問題,不少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的選址也不符合相關規定。根據《設置標準》要求,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場所所在建築不得設置在住宅建築內,培訓對象含有12週歲及以下兒童的文化藝術類培訓場所,不得設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地上四層及以上樓層。
北青報記者在大衆點評上隨機搜索“豐臺區方莊地區藝術培訓機構”,得到了三四十家培訓機構的情況介紹。這些培訓機構的授課內容以舞蹈、音樂、美術爲主,也有戲劇、書法等。查看它們的上課地址可以看到,有十幾家培訓機構位於地下或地上四層及以上樓層。
北青報記者隨機選擇了一家音樂培訓機構,其位於方莊一座商用寫字樓的地下一層。進入地下一層後,穿過昏暗的樓道,通過一個小門,再經過一條走廊,才能抵達該培訓機構前臺。走進培訓機構內部,這裡設有十間左右小型教室,分別作爲鋼琴、架子鼓、吉他等不同樂器的一對一培訓場所。每間教室面積都不大,放下一臺鋼琴或架子鼓後,幾乎沒有太多空間可以走動。一圈走下來,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光線昏暗、空間侷促。此外,由於進出培訓機構的通道十分狹窄,一旦出現意外情況,也很容易造成人員擁堵。
除此之外,培訓機構違規在居民樓內辦學的情況也很常見。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居民樓內的培訓機構多爲一對一私教,主做“熟人生意”,教學內容以鋼琴、小提琴、聲樂等爲主。
·追訪·
目前暫無相關罰則報班前先看白名單
針對預付費不符合《管理辦法》規定的問題,北青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文旅部門進行諮詢。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屬地文旅部門會依據相關政策對培訓機構提出要求,但由於目前沒有出臺相關處罰規則,因此只能督促機構整改。如果接到預付費相關投訴,屬地文旅部門會協助消費者與商家進行協商。如果商家拒絕退費,消費者只能採取其他法律途徑維護權益。
對於培訓機構將培訓場所設置在標準以外的區域,上述工作人員表示,《設置標準》出臺之後,培訓機構在申辦行業許可證時,如果培訓場地等不符合規定就無法獲得審批,不能取得行業許可。不過其也強調:“目前行業許可證還在辦理階段,沒有進入執法和管理階段。”
那麼,在場地租賃和經營審批環節,相關單位是否對培訓機構有所限制?對此,北青報記者以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經營者身份諮詢多所寫字樓出租方和中介,對方均表示可以租用四層以上或地下空間作爲培訓場所使用。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目前,海淀、大興、房山等多區已分批公佈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代表這些機構都已獲得《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許可證》。家長可以通過手機應用市場下載由教育部下屬機構開發運營的校外培訓家長端App,查詢或查看機構信息,並選擇合法合規的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按照《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報課。
文/本報記者彭小菲
底圖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