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據點與公託並存意見分歧 沙鹿區公所:明晚開說明會

臺中市政府盤點沙鹿地區的可用場域,希望能擴充公共托育空間。以112年啓用的「埔子市民活動中心」因地點便利、空間充足,被評估爲最具潛力的設置點,這項構想在地方上卻引發不同聲音。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臺中沙鹿埔子市民活動中心規畫爲長者據點,因地方託嬰需求大,有家長希望增設公託,但地方里長擔心長、幼共用會互相干擾;沙鹿區長劉素幸表示,明晚將開說明會,聽取各方意見,目前朝向長者據點與公託並存方式規劃,讓老少都能獲得照顧,一舉數得。

沙鹿區長劉素幸表示,沙鹿區人口已突破10萬人,但公託家數太少,年輕父母希望沙鹿多些收託場所,新啓用的埔子市民活動中心目前規劃長者據點和公託並存,老少都能得到照顧。

讀者投訴指出,臺中市人口持續成長,最新統計已突破286萬人,年輕家庭在各行政區落腳,托育資源的可近性與可負擔性,成爲市民最關心的生活議題之一。據審計報告指出,沙鹿區的公託候補比爲全市最高,顯示當地家長對公託設施有極高需求。

至今年8月底,沙鹿區未滿2歲人口1326人,區內公、私立託嬰中心只有4家,公託1家,收託人數25人;私託3家,收託人數124人;居家托育人員231人,收託人數462人。家長常說,託嬰中心選擇少,別說公託進不去,連私託都要很早卡位。且僅有一處公託,現在候補人數排到將近150人,小孩排到兩歲可能都還進不去。

面對這股托育壓力,臺中市政府着手盤點沙鹿地區的可用場域,希望能擴充公共托育空間。又以民國112年啓用的「埔子市民活動中心」因地點便利、空間充足,被評估爲最具潛力的設置點。這項構想在地方上卻引發不同聲音。

沙鹿區埔子里長蔡伶青表示,她和臺中市副議長顏莉敏都支持要該裡新設公託,符合年輕夫妻需求,她們爭取設在埔子裡已規劃的社會住宅內,同時有公託和日照中心功能。

蔡伶青表示,埔子裡近幾年人口成長很快,長者關懷據點開設的教室幾乎都滿人,該裡設的多功能活動中心可滿足長者需求,長者的許多課程和活動多,有些活動較吵雜,如果公託同時設在活動中心不適合。

部分人士也認爲,活動中心空間有限,若將託嬰設施與長者活動共用,恐造成雙方互相干擾,兩者作息與需求存在明顯差異,恐影響使用品質,也可能引發鄰里間的摩擦;另一名當地年輕爸爸表示,他們是雙薪家庭,第一胎幸運抽中梧棲三民託嬰中心入托,公託照顧品質佳,減輕經濟壓力,讓他們有信心生第二胎;然而第二胎登記沙鹿、梧棲公託皆排百名之外,久候無望,只能邊工作邊育兒,身心俱疲,盼政府增設公託名額,讓年輕家庭能安心生養。

一名當地原住民媽媽提到,她育有三名子女,前兩胎皆順利入托沙鹿公託,讓她大大減輕育兒壓力。但第三胎卻等了一年多才順利入托。她坦言,許多人勸她改送私託,但她始終信任公託的照顧品質,也深知其對年輕家庭的重要性。她強調,育兒雖幸福卻辛苦,政府應加快公託設立腳步,讓更多家長能安心托育,讓孩子們在安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沙鹿區如果可以馬上新增一家公託,她一定舉雙手贊成!

讀者說,公託與長者據點的需求並非不能共存。臺中規劃公託「空間並行」模式早已行之有年,目前已有西屯鵬程託嬰中心、烏日東園託嬰中心、東區泉源託嬰中心、新社託嬰中心、南區長春託嬰中心、外埔馬鳴託嬰中心6處成功案例,其中更有5處爲「活動中心+公託」案例,可見運行順利。透過空間分區、使用時段調整與社區協調機制,活動中心完全有機會同時滿足長者休閒與幼兒托育的雙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