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扣除額增至18萬元 30萬戶受惠
因應人口加速老化,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4日審查「所得稅法」修正草案,經討論初審通過將長照扣除額由每人每年12萬元提高至18萬元,自2025年1月1日起實施,將有逾30萬戶受惠。(本報資料照片)
人口老化加速,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4日討論《所得稅法》第17條修正草案初審通過,將長照扣除額從現行12萬提高到18萬元,自2025年1月1日實施,明年5月報稅時就可適用。財政部表示,就報稅資料評估將有逾30萬戶受惠、影響稅收超過10億元。另外,財委會也要求財政部3個月內評估健康檢查特別扣除額可行性。
現行《所得稅法》17條規定,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的親屬爲符合中央福利主管機關公告須長期照顧的身心失能者,每人每年可扣除12萬元,並設有排富條款。
就國民黨團提案說明,隨着臺灣平均壽命增加,臺灣高齡化社會愈來愈明顯,根據衛福部推估,臺灣需要長期照顧人數到2026年將增加到77萬人以上,其中以65歲最多數。
中華民國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照顧者每月用於照顧花費,平均爲2萬1923元,其中有7.63%每月花費4萬元,並只有13.7%受訪者自認已儲備足夠自己長期失能後的費用,高達87%民衆對未來花費感到擔憂。
據統計,民衆需要照顧的時間大約是8到10年,且目前長照機構及居家照服員資源不足,有近65%民衆須仰賴家人照顧,因此國民黨團、多位立委提案提高長照特別扣除額,國民黨版本提高到18萬元;其餘立委馬文君、謝龍介、賴士葆、楊瓊瓔、林德福則提案20到36萬元。
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國內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人口結構變動,家庭照顧確實相當辛苦,多數立委贊成提高長照扣除額18萬元,在稅損可控之下調整,就以18萬元爲主。
財政部賦稅署長宋秀玲則表示,以申報的資料來看,超過30萬的申報戶可以受惠、稅收損失最少10億元,因爲聘僱外籍看護的條件放寬,若將長照扣除額提高至18萬元,將會有更多家庭受惠。
此外,立委王正旭、賴士葆皆認爲應該加強預防保健、鼓勵民衆健康檢查,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減少健保費用支出,因此提案增列健康檢查特別扣除額1萬、5萬元;立委黃珊珊也贊成增列健檢扣除額,因此要求財政部3個月內進行可行性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