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產學研壯大高技術製造業
一段時間以來,北京、上海、山東等地立足優勢產業鏈羣,以實體經濟爲牽引,聚焦重點環節,加快推動高技術製造業發展,爲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支撐。
高技術製造業涵蓋醫藥製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信息化學品製造業等,具有高創新性、高滲透性和高帶動性,已成爲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着力點和支撐平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席捲全球的背景下,世界各國紛紛佈局高技術製造業,搶佔競爭高地。我國把發展高技術製造業提升至戰略高度,成爲“科技強國戰略”的關鍵組成環節。數據統計顯示,2024年全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0%,全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值3%。我國獨立研發生產的C919和C909飛機新增訂單330架,完成交付近50架,均創造歷史紀錄。今年以來,高技術製造業繼續延續快速發展趨勢,1月份至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達到9.1%。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高技術製造業發展可圈可點,增加值佔全球的比重持續增加。不過,也要看到,這類產業依舊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某些關鍵核心技術受一些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封鎖,還沒有從根本上取得突破。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等受制於人的局面還沒有徹底改變。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從相對下游向具備更高附加值的上游邁進,但總體上還未達到全球價值鏈高端。有鑑於此,持續發展高技術製造業,還應從多個層面入手施策。
一方面,增強創新意識,完善創新發展的環境。深刻認識高技術製造業與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新一輪科技革命熱點之間的緊密關聯、相互支撐。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組建企業牽頭任務型創新聯合體,從研發源頭提高成果適配性。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增加對研發人員激勵力度。推進企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建立“燈塔工廠”,鼓勵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高生產經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另一方面,提升產學研融合效率。推動高技術製造業發展的前提,是完善教育培訓到科技應用的一體化機制,形成“科研—教育—應用”的三位一體。要以教育推廣科研成果,以應用實踐科研成果,進而打通科研到高技術製造業的核心通路,讓科技與產業發展融爲一體。要保障科研成果成爲推動高技術製造業發展的持續動力,系統調研並致力消除各種機制性障礙,打通科研成果向製造業轉化的鏈條,實現智力成果“落地成金”。在科研考覈方面,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在成果評定與職稱晉升中的權重,提高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作者:郭劍鋒 顧 復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