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時代:高品質醫療與康復護理“雙軌需求”如何滿足?
在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的當下,健康險正處於關鍵變革期。從政策導向到市場需求,從產品創新到服務升級,諸多因素共同推動着健康險行業不斷前行。在產品結構上,以往以疾病保險爲主、兼具投資儲蓄性的格局逐漸改變,隨着人們對高品質醫療需求的持續攀升,更注重醫療費用保障功能的產品受到更多關注。
近日,泰康人壽在原有“健康有約”基礎上,推出“健康有約輕享版”(簡稱“輕享版”),以10年保證續保、費率槓桿更優、特需醫療覆蓋、院外藥械可賠等特點,爲更廣大消費者帶來高性價比的健康保障選擇。
長壽時代下高品質醫療需求日益增長
長壽時代帶來人口結構變化,也使人們的健康觀念深刻演變,從傳統的“治病爲主”轉向“健康優先”。同時,醫療改革的推進,促使客戶對高品質醫療的需求日益增長,中高淨值人羣更追求特需醫療與海外療法等高品質醫療,中間客羣則更關注性價比。健康險市場需求呈現分層化、全週期化、生態化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醫保DRG/DIP改革的進行,廣覆蓋、保基本的特徵進一步強化。業內人士認爲,對於一些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家庭來說,他們對於品質健康的需求更爲旺盛,也願意爲自己的健康追求更高端的或者更先進的治療方式,這一部分需求在醫院內可能受支付改革限制無法得到滿足從而被“擠壓”到了院外市場。
對於未來支付方式改變下的醫療需求,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指出,將來的支付方式是混合型的,對於中高端保險保障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支付方式改革對於中高端醫療保障的影響更多取決於醫院制度體系的改革。我國現在部分醫院有特需部、國際部,但是規模都不大。因爲我國大多數醫院都是公立醫院。公立醫院定位很明確,就是公益性,而非營利性機構。
事實上,高品質醫療的可及性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對於高品質醫療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在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老年人因身體機能衰退,患各類重大疾病的風險增加,對精準診斷、先進治療技術的需求也愈發迫切。但目前,國內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少數大城市的頂尖醫院,優質專家資源稀缺,先進醫療設備的數量和更新速度也難以滿足需求。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全球海外醫療服務市場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並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部分中國患者選擇海外就醫,其原因一方面是國內高端醫療供給無法充分滿足患者需求,另一方面是我國在一些高端醫療技術的研發上,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差距,技術代差使得患者在罹患某些疑難雜症時難以獲得前沿有效的治療。
健康有約“輕享版”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目前,健康有約系列全球醫療機構合作約103萬家,分佈於200餘個國家和地區,國內高品質醫療直付網絡醫院達1100家。據悉,“輕享版”的醫院服務網絡涵蓋二級及以上公立普通部、特需國療,以及318家指定私立普通部、18家指定私立特需國療,客戶在就醫時擁有更多選擇。
必選責任中,住院醫療保險金涵蓋常規住院醫療費、重建手術費、耐用醫療器械費以及新增的院外一般藥械費(年限額10萬元),讓客戶享受醫療自由;指定門急診醫療保險金保障特殊門診和住院前後門急診費用;先進治療醫療保險金覆蓋院外基因學檢查費、院外特定藥械費、質子重離子醫療費、細胞免疫療法醫療費、臨牀急需進口特定藥械醫療費及腫瘤電場治療醫療費,當前共計312種先進藥械;特別關懷保險金提供精神疾病住院醫療費、感染艾滋病毒和患艾滋病住院醫療費、特別康復治療費、家庭護理費、臨終關懷費等特定疾病延伸住院和出院後關懷治療保障;緊急費用保險金無等待期、0免賠,還包括全球緊急救援;無理賠住院手術津貼保險金無免賠天數,小額住院手術可選。
可選責任爲惡性腫瘤海外醫療保險金,年限額300萬元,給付比例70%,爲客戶提供海外就醫(日本、美國)的保障選擇。
供給失衡:保險如何重構醫療與康復需求
隨着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截至 2024 年底,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達 3.1 億,佔比 22%,65 歲及以上人口 2.2 億,佔比 15.6%,已步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這一現狀使得健康需求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呈現出高端醫療需求與康復護理需求雙增長的態勢。
一方面,高端醫療需求急劇增長,然而某些地區和領域,仍然存在供需之間的階段性不平衡;另一方面,康復需求增長迅速,尤其是慢性病長期護理方面,但由於需求基數龐大且增長迅猛,短期內還存在一定的供給壓力。
國家衛健委及疾控中心研究顯示,2021年我國約有1.9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3/4的老年人患一種及以上慢性病,且近十年60歲及以上人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慢性病呈上升趨勢。慢性病需要長期、持續的康復護理服務,從日常的生活照料到專業的醫療護理,涵蓋多個層面。但我國康復護理體系尚不完善,專業康復機構數量有限,康復護理人員嚴重不足,且分佈不均衡。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數據,2021年我國康復專科醫院共 810 家,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家庭照護者照顧老人的平均時間爲 4 年,其中 15% 的照護者照顧失能老人時間超 10 年,無論是患者還是家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壓力。隨着老齡化加深和少子化趨勢顯現,家庭護理負擔愈發沉重,社會對專業、規範的慢性病長期護理服務供給需求極爲迫切。
朱銘來指出,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務緊密融合,商業保險可助力家庭醫生服務落地。健康保險不應僅被視爲賠付工具,而應是對風險的保障。客戶不應單純以是否獲得賠付來衡量保險價值,保險公司應提供體檢、陪診等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將健康管理費用納入成本定價,規範行業發展,同時客戶也應理解保險產品的核心價值 。
據瞭解,此次“輕享版”依託大健康生態體系和健康服務體系,爲客戶提供健康諮詢、健康促進、就醫服務等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醫院範圍還包含泰康自建的康復醫院,打破康復機構不能理賠的限制。200餘家高品質直付網絡醫院爲客戶提供國內頂尖醫療資源。
泰康人壽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李明強表示,中國健康管理和服務需求旺盛,但醫療體系服務資源整合需要繼續努力。泰康通過綠通服務和自有康復機構構建服務體系,打通支付與服務流程。另外,健康管理對保險長期經營至關重要,只有保障人羣中的健康人越來越多,產品纔會具備更高的可持續性。
事實上,近年來,泰康致力於打造“健康保險+健康管理+健康生態”健康閉環。“健康閉環”核心產品線“健康有約”以打造家庭管理式醫療(HMO)爲目標,重塑健康服務。泰康大健康生態支撐起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通過泰康自建的直付醫療網絡,全國佈局的五大醫學中心,以及生態投資企業,客戶不僅能享受豐富穩定的醫療資源,還可享有商保直付的便捷結算體驗。大健康醫療網絡下,泰康還爲客戶配置家庭醫生、專案管理師等,爲客戶提供健康諮詢、健康促進等服務,全面滿足客戶全健康週期的健康需求。
業內認爲,通過打造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管理式醫療模式,保險公司能夠介入到客戶預防、治療、疾病管理、康復等生命週期,幫助客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發生率,提升客戶健康產出,優化健康保險賠付,也能借助保險支付端的力量,引導醫療健康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從以治病爲中心轉向以健康爲中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