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紮根社區鄉鎮,北京數千名責任規劃師爲國土空間規劃建言獻策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國土空間規劃,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當前北京推行“四師協同”(規劃師、建築師、評估師和園藝師)工作機制,共同助力規劃落地“最後一公里”,實現規劃實施共建共治共享。在今天(16日)自然資源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副主任陳少瓊表示,目前北京市有328個團隊、數千名責任規劃師長期紮根社區和鄉鎮,在多個規劃節點提供專業支持。

北京已搭建交通、園林、住建等政府部門及各類市政公用企業等單位參與項目研究的“多規合一”協同平臺,目前平臺裡共有國家、市區等部門700多家。

陳少瓊說,“大家一起在這個平臺裡統籌協調建設需求和管理要求,爲各類項目提供‘全程線上、一站式、集成式’規劃與各專項評估服務,實現‘多審合一’,加快項目前期策劃生成,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們已經爲超過1.5萬個項目提供服務。”

按照“時間相近、內容相似、主體相同”的原則,北京將14項測繪事項合併爲4項綜合測繪事項。同時,通過發佈地方標準,建設了“多測合一”服務平臺,實現各類測繪成果數據“前端統一提交+中臺智能轉派+後端共享互認”。自2022年6月“多測合一”平臺上線以來,已累計上傳4300餘份測繪成果,爲企業節約時間和經濟成本約20%。

陳少瓊表示,他們還通過“多測合一”成果對接到全過程規劃監督平臺數據共享應用,實現動態監管、非現場監管。截至今年一季度,已有3200餘個“多測合一”成果實現共享。

在規劃編制層面,北京通過“1總規+2控規+14個分區規劃+120個鄉鎮單元規劃+1371個街區控規+50個專項規劃”逐層傳導的規劃體系,實現層層深化,統籌和指導規劃實施。而在規劃實施層面,北京則建立了決策和辦理分離的規劃審批制度。

編輯 張牽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