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眼中的理所當然 不見得是現實中所需的必然
▲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圖/翻攝直播)
●吳昆玉/專欄作家
勇哥秘書長開直播大談「沒有臺灣光復節」,又引發了藍綠一陣駁火。妙的是,這次綠營羣衆響應的火力不旺,還不如填平公館圓環地下道大塞車,「只是等紅燈」讓鄉民起火。若干綠營人士甚至覺得,此時此刻另開戰場,談的還是永遠吵不完的歷史法律爭議,這樣好嗎?
別去搞歷史文件和主權爭議 那種仗打不起也打不贏
我可以理解勇哥爲什麼此時開火?簡單講就是搭着AIT加美國國務院,發表「臺灣地位未定論」的風向,強打一波中共法理上「拿回臺灣」的合法性,加強「抗中保臺」的論述基礎。
但問題是,這話老美可以講,但中華民國的政治人物不能講,因爲站在中華民國框架內的法理論述,二戰後的臺灣就是歸給中華民國統治,殆無疑義。即使當初歸還的名義是聯合國的託管之地,但託管之地仍有其主權歸屬。
關島也是聯合國託管地,美國至今未將關島列爲合併的領土,但其公民出生即具有美國國籍,美國設有總督,且有駐軍,有誰敢不承認關島是美國地面嗎?
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臺灣80年,不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個國家就是現實地統治這片地面,當下的執政團隊也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所律定的選舉制度所選出來的政府。否定了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臺灣的合法性,也就等於否定了現今民進黨執政團隊統治臺灣的合法性。你要說中華民國在1949年就已經亡國了嗎?那不正是中共的論述?那賴清德是這個亡國政府的總統嗎?
這種歷史法律的論辯,再吵80年也不會有結論。中共說中華民國在1949年已經亡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繼承了中華民國所有主權領土與資產,所以不承認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實體,主張臺灣只是中國一省,連總統都只能稱爲「臺灣地區領導人」,口口聲聲要「拿回臺灣」,但做到了嗎?未來做得到嗎?
領土主權、歷史文件,吵起來很有看頭,反正雲裡霧裡,當年主事者都早已離世,各方大可準據隻字片語各紓己見,沒人得已拍板反駁。中共也可以主張「關島地位未定論」啊!琉球當年也是託管地,1972年美國將琉球歸還日本,日本併入領土,但中國還在當地散佈「琉球地位未定論」、「琉球獨立」等主張。
問題是,國際政治就是叢林法則,講的是實力原則,你有本事就來打打琉球,打下關島,幫他們獨立,你試看看啊! 那可不是「讓子彈飛一會兒」可以等到的事,恐怕飛彈會先飛個好一會兒的。
所以,AIT有AIT的政治考量,川普政府有川普政府的政治打算,但身爲中華民國政府與執政團隊的一員,飯可以亂吃,話可是不能亂講的。小英時代花了八年,好不容易讓民進黨向中間靠攏,把「中華民國臺灣」連成一個詞,省去了過去國民黨到底是「中華民國在臺灣」?抑是「中華民國是臺灣」的爭議,反正咱們就在這兒落地生根,還頂着這頂帽子了。
這是一種很聰明的現實主義,別去搞啥歷史文件和主權爭議,那種仗咱們打不起,也打不贏,就像你非得把煮熟了的麪疙瘩理成麪條,純粹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臺灣80年,不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否定了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臺灣的合法性,也就等於否定了現今民進黨執政團隊統治臺灣的合法性。(圖/記者李毓康攝)
「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脫離了現實 就是個災難
不幸的是,賴政府的腦袋似乎還是沒有轉過來,從大罷免時硬要講「十講」,從憲法否定起,一脈相承過去老獨派的選舉語言,結果第四講就熄火了。現在換黨秘書長上來繼續舞動香火,想跳個火舞啥的,結果差點把衣服布幕都給燒了。
獨派主張的確有其羣衆基礎,但那不是大多數選民想看到的事啊!大多數選民都是現實主義者,名不正,言不順,沒關係,還能張口吃飯,安心睡覺,日子能過就好了,誰想爲了「臺灣獨立」這四個字,提着水桶腰,綁着鮪魚肚去拋頭顱、灑熱血?
你們這些政治人物,不論是綠營、藍營、還是川普大衛營、AIT很想贏,都給我安靜點,別在那裡窮折騰!已經兵兇戰危了,少說兩句行不行?況且,後面美國人關稅謀財,前面中國人炫武害命,麻煩已經夠多了,人們需要的是執政者找條路出來,你卻在那兒到處放響箭,是沒聽過「黑暗叢林法則」嗎?誰先出聲誰先被開槍啊?
講白了,大罷免後,連「抗中保臺」都開始消風了,你們怎麼會開始吵更偏獨派的「臺灣地位未定論」?多份民調顯示,賴政府的滿意度是在七月後開始黃金交叉,不滿意度開始壓過滿意度。那時的主要事件是臺南風災,行政團隊處理緩慢,造成了選民印象逆轉,這是施政「有效性」的問題。
照李普曼的理論,「有效性」可以加強「合法性」,也很容易因爲「有效性」的失敗而造成「合法性」的動搖,但很少有「合法性」的加強,能夠挽救「有效性」的失敗,頂多延緩其崩潰。這是恐怖主義存在的根本原理,只要摧毀施政有效性,政府無法保護人民,政權的合法性便會出現危機。
所以,賴政府現下需要做的,是栓緊螺絲,加強政府施政的有效性,而不是老在合法性上作文章。畢竟,總統不都宣示要「休養生息」了嗎?怎麼那張嘴就停不下來呢?
總而言之,不論從歷史吵架、法理定位、國際局勢變化、「中華民國臺灣」的主調延續,一直到大罷免後政治現實的妥協需要,更多爭取中間選民,而非激勵獨派選民,激怒深藍選民的現實選票考量,此時此刻,執政團隊都不宜搶搭AIT「臺灣地位未定論」的順風車。
反過來想,如果心胸放開一點,肯定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在抗戰中的貢獻,大讚臺灣光復節,以此對抗中共九三閱兵所做的虛假抗戰論述,豈不讓國民黨頭頭們有點裡外不是人?既不敢大聲嚷嚷怕得罪對岸,又不能完全沉默不認自己先祖的貢獻,還扣上「反侵略」的普世價值,豈非一舉三得,何樂不爲?
你知道老人家最怕什麼?最怕他老人家忘不掉年輕時的夢想,老想着在僅剩的有生之年再賭一把,越級打怪實現夢想,從而忽略了殘酷現實的制約。一個好的領導者,永遠必須在現實中前進,他可以是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但脫離了現實,他就是個災難。
▼你知道老人家最怕什麼?最怕他老人家忘不掉年輕時的夢想,老想着在僅剩的有生之年再賭一把,越級打怪實現夢想,從而忽略了殘酷現實的制約。(圖/記者屠惠剛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