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研發「臺北技術」 陰莖彎曲貼膠帶成功「截彎取直」
▲就是這款醫療膠帶,透過林口長庚醫院「臺北技術」矯正多名兒少陰莖彎曲。(圖/丁思雅醫師提供,下同)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臺灣生育率低,兒童健康備受重視,但兒科、尤其兒童外科醫師較少,相關技術不易進展,林口長庚醫院近年卻有難得成果,針對陰莖彎曲矯正,研發出「臺北技術」,過程只需以適當方式、用膠帶將陰莖暫黏附於小腹,便有「截彎取直」功效,除減少陰莖挨刀,也有助未來正常勃起,爲兒科醫療一大創新。
國內醫師發展出國際肯定的醫療技術,簡稱還冠名「臺北」的前例極少,民衆最熟知應爲心臟醫學權威 、臺中榮總前院長陳適安,在心房顫動電燒手術領域研發出的「臺北方法」(Taipei Approach)。
長庚醫院的「臺北技術」(TAIPEI Procedure ),則爲兒科泌尿領域的創新,其中「TAIPEI」 爲此術式「TAping Inbetween PEnile Incisions」的縮寫,執行醫師在2次手術之間的修復期,透過膠帶將陰莖向上拉起黏於小腹一段時間,即可觀察出陰莖被顯著扳直。
「臺北技術」看似簡單,卻已顛覆傳統治療觀念。對此,技術發想人、林口長庚小兒外科主治醫師丁思雅說明,先天性的尿道下裂可能會導致陰莖彎曲,前者在臺灣每年新增約500例,其中發生陰莖向下彎曲約200例,個案並不罕見,相關治療卻多年沒有突破。
丁思雅解釋,針對尿道下裂,以往醫師若發現切開尿道海綿體後,幼兒的陰莖海綿體仍彎曲、導致陰莖下彎,便可能再以不同角度、反覆切割陰莖,或摺疊陰莖背側以矯直彎曲,雖有療效,但需多次手術,且部分治療日後恐影響陰莖長度與勃起功能。
爲避免幼兒陰莖多次挨刀,丁思雅便開始思考該如何優化治療,後來觀察到院內使用的某種國產醫療膠帶,不僅黏性強,且較不會傷害小孩嬌嫩皮膚,某日靈機一動,便用這種膠帶將病童下彎陰莖往上拉到腹部並黏住,再觀察能扳直多少。
▲丁思雅的靈機一動,成功減少陰莖彎曲兒童的挨刀次數 。
出乎意料,丁思雅發現此療法產生相當不錯的效果,有很大機會可以降低孩子的手術負擔,於是與團隊在2020至2021年間進行相關研究,共納入46名兒童,發現透過膠帶拉提陰莖海綿體的作用顯著,彎曲角度皆矯正爲0,隨後再重建尿道,最終有42人、91%達成完全矯正。相關成果已陸續發表於《兒童泌尿科期刊》(Journal of Pediatric Urology )等國際知名醫學刊物。
丁思雅表示,「臺北技術」能減輕兒童手術傷害,且矯正成效出色,希望更多民衆能知道此成果,若遇類似問題,可有更多治療選擇,儘量將孩子的負擔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