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玄武岩研究揭示20億年前月球存在弱磁場

新京報訊 據中國科學院消息,地質地球所研究員朱日祥和副研究員蔡書慧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的科研人員,對獲批的9顆毫米級玄武岩岩屑樣品開展了磁學分析。研究顯示,月球在距今20億年前存在一個較弱的發電機過程,所產生的磁場強度爲~2-4μT。

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在風暴洋區域採集了人類首批月球中緯度玄武岩樣品。玄武岩受到撞擊改造程度一般較小,能夠代表火山噴發時的月球古磁場強度。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團隊獲得的嫦娥五號玄武岩噴發年齡爲~20億年,代表迄今爲止最年輕的月球玄武岩返回樣品。這些年輕玄武岩爲獲取月球中晚期古磁場數據提供了機遇。

針對月球返回樣品稀有量少、磁信號弱等特點,該研究建立了一套適合地外微小、弱磁樣品的高精度、低損耗磁學方法研究體系,爲嫦娥五號及後續深空探測返回樣品磁學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障。該研究採用多種古強度測試方法,獲得了月球20億年前可靠的發電機磁場信息。研究顯示,月球在距今20億年前存在一個較弱的發電機過程,所產生的磁場強度爲~2-4μT。這表明,20億年前月球深部保持一定的熱對流或熱傳導且其驅動能量可能來源於內核結晶、進動、鈦鐵礦堆晶下沉等過程,具有活力的月球深部可能爲月球年輕火山活動貢獻了一定熱量。

相關研究成果作爲封面文章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科學進展》同期刊出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Benjamin P. Weiss撰寫的聚焦文章。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

編輯 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