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 3年來首例
疾管署呼籲民衆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避免感染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出現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爲三年來首例。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個案是南部一名未滿十歲女童,發病前未食用生菜或生肉,但曾喝小型業者加工羊乳,但經抽驗羊乳未發現致病菌,目前感染源待釐清。疾管署呼籲民衆應選用有優良羊乳(GGM)標章羊乳。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認爲,羊乳可能性低,常見感染源爲海鮮或肉類。
曾淑慧說,該名女童爲本月八日出現高燒、間歇性腹痛、血便、活動力下降等症狀,急診後收治住院,十八日檢驗確診感染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現正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療。
曾淑慧說,國外案例多爲食用生菜、絞肉感染,但該女童潛伏期無動物接觸史,發病前也沒食用生菜或生肉,但曾喝小型業者加工羊乳,雖非GGM標章羊乳,但檢驗爲陰性。衛生、農政單位已啓動調查,共匡列卅四名接觸者都無疑似症狀,其中五名密切接觸者採檢皆陰性。本週三時疾管署也與食藥署、地方政府、農業部等討論疫情調查、防治策略等作爲。
依疾管署公佈,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爲人畜共通傳染病,潛伏期約二至十天,致病原爲大腸桿菌,可經由接觸受感染的動物、食入受污染食物、飲水,或與患者直接接觸而感染,嚴重恐致長期洗腎甚至死亡。我國一九九九年至今累計五例,全是本土病例:分別爲二○○一年、二○一九年各一例、二○二二年兩例及今年一例,年齡介於未滿十歲至廿多歲,其中以未滿十歲佔八成最多。
曾淑慧籲民衆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調理肉品加熱至中心溫度七十五度以上;保持食器清潔,避免生食或飲用未滅菌處理乳品、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