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反常冬季入流行「型別轉換」成主因 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腸病毒疫情進入流行期,疾管署疫情中心李佳琳副主任。(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國內腸病毒反常冬季進入流行,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國內今年初一直以來流行腸病毒型別爲伊科11型,主要感染對象爲新生兒,近期則面臨「病毒型別轉換」,過去4周主要病毒改爲克沙奇A型相關型別,導致疫情上升,感染對象也轉爲幼兒爲主,流行期會持續到一月下旬、寒假前,提醒家長多注意。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監測近期腸病毒疫情上升,上週(11月9日至11月15日)門急診就診計11,223人次,較前一週(10,806人次)上升3.9%,達流行閾值(11,000人次),研判進入流行期;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爲多,其次爲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5型 。

今年腸病毒疫情沒有如同以往春季進入流行期,暑假結束後也沒有一小波疫情,反而是一直到上週才正式進入流行。曾淑惠強調,國內過去也曾有冬季腸病毒流行的情況,包含2016、2018、2024年都曾經發生;至於今年到現在進入流行的原因,主要還是「病毒型別轉換」。

曾淑慧分析,今年初一直流行的是伊科11型,主要侵犯對象爲新生兒,幼兒可能感染但症狀不明顯,過去四周已經可以看到主要流行病毒型別轉爲克沙奇A型,主要感染對象爲學齡前幼兒,症狀也較爲典型會出現手足口症、咽峽炎等。目前研判未來幾周腸病毒個案會持續增加,根據往年流行情況,可能要等到1月下旬、寒假前疫情纔會趨緩。

▲腸病毒疫情衛教,併發症狀多關注。(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1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9例死亡),以感染伊科病毒11型(17例)爲多、其次爲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爲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15例。

疾管署提醒,國內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呼籲大人小孩皆應保持警覺,持續落實個人手部衛生,並請教托育機構人員及家長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尤其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以肥皂或洗手乳勤洗手,且要確實做到「溼、搓、衝、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呼籲,5歲以下嬰幼童爲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羣,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請留意嬰幼童健康狀況,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痹、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