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力量太驚人! 北市議員:這股力量要導入首都

北市導護志工人數逐年吃緊,與高齡化、雙薪家庭增多等因素有關。資料照/北市國小導護志工總隊提供

花蓮光復受洪災重創後,涌入大量鏟子超人救災,其中不乏年輕人。北市議員發現,青年參與城市安全領域一片空白,尤其學校導護志工與義交嚴重缺乏,建議青年局可跨局合作,鼓勵加入並補足人力缺口。青年局談一困境,但願與教育局、警察局合推專案。

議員王欣儀表示,常接到家長反映,目前國小導護志工和義交的人力持續下滑,多是年長者在支撐。導護志工112學年度5211人,但113學年度僅5079人,年少132人,招募新血困難的原因與高齡化、雙薪家庭增多等有關。

她指出,北市交通義勇警察大隊編制約1100人,實際上112年僅956人、113年970,今年至8月則有988人,近3年缺額均超過百人,每人平均每月執勤時數更從112年145小時、113年155.8小時增至今年179小時,成長逾2成,顯示人力負擔愈來愈重、年齡層也是逐年升高。

王欣儀近期發現,馬太鞍溪堰塞湖致災後,許多青年自發性投入現場救災成鏟子超人,她認爲青年行動力非常具有感染力,盼北市府能將這股力量導入市政,建構北市專有的安全文化。

她說,年輕人反應靈敏,學習力也強。義交依規定年滿20歲、役畢或免役即可報名參訓,青年完全有能力參與,因此建議青年局與警察局建立招募「青年義交」的合作機制;另結合教育局、警察局共同試辦「青年交通導護志工計劃」,讓青年透過導護及協勤服務累積公共參與經驗,也可建立獎勵制度,提升榮譽感。

青年局長周羿希迴應,義交與導護志工的執勤時段剛好是年輕人上班、上學時間,因此年輕人可能參與比較少,而有些人只是不知道怎麼參與。青年局可與警局、教育局合作推專案,協助媒合年輕人一起投入城市的支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