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的國慶日⋯成為英雄 在「渴望被需要」中點亮彼此的光

大量志工涌入光復當鏟子超人,爲家戶清除厚厚的污泥。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葉信菉攝影

作者:陳惠婷(諮商心理師)

在被阻斷的道路上,無數平凡的身影,手持工具,駕着機具,從四面八方匯聚。他們沒有號令,卻目標一致:修復家園。這是一張雙十國慶的梗圖,那句「你我同心🇹🇼臺灣加油」,完美詮釋了臺灣人在困境中展現的自發、互助與堅韌。這,就是臺灣引以爲傲的公民精神。

新聞中「鏟子超人」奮力剷土的畫面,在你我的心中激起巨大漣漪。各種英雄紛紛出現,擠滿光復火車站的月臺。他們努力的付出自己的能力與專業,他們平凡,卻又偉大。

這個世界,究竟誰需要英雄?又爲什麼,我們似乎越來越需要英雄?

或許,需要英雄,是因爲英雄能解決困難,帶來希望,如同那些在災難中挺身而出的身影。

但更深層地,英雄之所以成爲英雄,是因爲他們「被需要」;而越來越多人願意成爲英雄,或許正反映了現代人內心深處,那份渴望「被看見」、「被連結」,甚至是「渴望被需要」的深層心理需求。在一個容易感到疏離的時代,付出與貢獻,成爲了建立意義感和歸屬感的重要途徑。

因此,英雄的定義不再限於轟轟烈烈。英雄的定義可以很簡單,

⠂在我們疲憊時遞來一杯溫水的朋友,

⠂在迷茫時給予真誠指引的長輩,

⠂在失落時默默陪伴的家人,

⠂甚至,是在跌倒後選擇重新站起來的自己……

這些看似平凡的時刻與選擇,都是一種「英雄式」的展現。他們的存在,不只解決了當下,更點燃了我們內心那一點點的勇氣與光芒,讓我們在精神上,完成了一次次的「光復」——讓希望重新回來,讓生活重新啓動。

當每個人都願意貢獻一份力量,當我們的專業與熱情不再只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共同的家園與彼此的幸福,那麼,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爲那個被需要、也願意付出的「英雄」。

讓我們都成爲彼此生命中,那一點點溫柔而堅定的光。

(本文經《擁抱心理諮商所》授權,原文出處「成爲英雄!在被需要中,點亮彼此的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