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追蹤/美晶片出口管制 牽動臺廠

美晶片出口管制,牽動臺廠。路透

川普執政以來,陸續對拜登政府實施的政策進行多項調整,其中備受矚目的一項政策即爲暫緩《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對國外半導體業者的補助,改以提高「對等關稅」的做法,「引導」國外業者赴美投資。類似的政策翻轉也出現在半導體出口管制相關措施,例如川普宣佈取消拜登對各國採購AI晶片的限制,又反覆調整對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產品銷售中國大陸的限制。這些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的反覆變動,不僅造成執行者的困擾,也將對盟國政府配合落實出口管制形成衝擊。

美國商務部2022年8月宣佈一系列針對大陸半導體先進晶片設計、製造設備與產品銷售的出口管制措施,旨在限制大陸透過製造或採購取得先進半導體晶片發展AI運算技術,運用於軍事目的。商務部在2023年10月公佈第二輪管制措施,針對第一輪提出的高效能運算晶片管制,擬定更精準規格,以防堵晶片業者推出降規的運算晶片以規避出口管制,也針對先進晶片製程設備提出更細緻的項目與規格。

2024年12月,商務部公佈第三輪對大陸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除針對半導體制程設備增加新的管制措施,包含改以記憶單元面積與單位面積儲存容量界定「先進DRAM記憶體」,以限制大陸記憶體業者擴大產能,以18奈米以上製程製造高容量先進DRAM記憶體;另將先進運算晶片標準配置的高頻寬記憶體(HBM)納入管制。透過加強出口管制措施,美國積極防堵可能的漏洞,展現限制大陸先進半導體晶片發展的決心。

除相關出口管制措施,美國商務部2025年1月再將大陸與新加坡16家公司增加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以避免大陸透過這些公司購得先進運算晶片。清單中位於新加坡的二家公司算能科技與PowerAir,均因被揭露將臺積電製造的晶片提供給華爲,而遭臺積電停止供貨。

根據輝達2025財年第3季財報,來自新加坡的營收77億美元,佔輝達當季總營收351億美元的18%,顯示有更多帳單地址位於新加坡的公司正大量採購GPU晶片與AI伺服器。但新加坡官方揭露,大量輝達賣往新加坡的晶片最終被再出口到大陸等其他地區,僅有約1%至2%晶片產品真正進入新加坡。因此新加坡與美國密切合作,防堵企業藉規避美國的出口管制,馬來西亞政府也表示配合美國落實晶片出口管制。

美國積極透過各種出口措施壓制大陸在先進半導體晶片與AI運算的發展。但美國也要面對衝擊半導體業者在全球市場獲利的壓力。這些壓力來自半導體設備業者、半導體IC設計業者及美國品牌大廠等,因而迫使美國不得不調整部分出口管制措施,出現出口管制政策反覆搖擺的情形。

例如商務部今年5月宣佈撤銷拜登政府卸任前公告的AI晶片管制規定。原定5月15日生效的「AI擴散規則」限定各國AI晶片採購上限,從而保障美國在AI晶片與運算的優勢;但在輝達、超微等AI晶片業者影響下,川普政府認爲此規定將損害美國業者AI晶片在全球市場的獲利,要求商務部取消規定。

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通知全球主要EDA軟體供應商,將對大陸輸出的EDA工具納入管制範圍,切斷大陸IC設計業者取得後續EDA軟體更新與維護管道,壓縮大陸智慧型手機等中高階晶片的設計空間。但經6月美中談判後,美國通知取消此管制。

從全球科技話語權及國安因素考量,美國對大陸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恐將成爲常態。但在美國商務部將持續實施各項出口管制規定及監控實體清單,以壓制大陸先進半導體晶片與AI運算髮展之際,近期出口管制措施的反覆變動,確實對商務部執行者及盟國造成困擾。

對臺灣半導體業者而言,晶片出口往往需視模組或系統業者組裝需求輸往海外不同地點,晶圓代工與封裝業者需配合加強對客戶的盡責調查。面對美國在出口管制措施上呈現搖擺不定的態勢,臺廠恐仍需積極配合盡職調查,切勿有所鬆懈,以避免因最終產品流入被管制對象而受到牽連。另外,配合出口管制措施對業者在商機掌握,以及盡職調查成本上造成更大挑戰,也需要臺廠在市場經營策略上做出更審慎的思考。(作者是資策會MIC產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