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特斯拉Robotaxi領頭自駕 陸、美分庭抗禮?
地緣政治影響,Robotaxi近幾年積極赴美部署,尤其是加州,加州發行測試許可證,許多中國廠商取得進行測試,但今年1月14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佈一項NPRM最終規則,禁止進口和銷售與中國或俄羅斯有足夠聯繫車聯網(VCS)軟硬體,以及自動駕駛系統(ADS)軟體,包括整車與單獨出售的零組件。該禁令以Robotaxi這種演算法爲主的技術開發商中斷在美國部署,或想其他辦法進入美國市場。此舉禁止將中國擁有或具備控制力的ADS整合至連網車輛中提供商業服務,包括共乘車或ROBOtaxi,中國企業將可能被迫退出,中斷企業的部署規畫。
ROBOTAXI重點企業,分成美系跟中系來看,WAYMO以相對早期投入者優勢,已進入商業營運,今年開始也在東京進行測試,後續仍需加速擴張。Tesla有車廠、技術開發商的數據與成本優勢,也在六月開始在美國奧斯丁進行測試,目標測試數個月後達到千輛,但需要觀察兩個點,獲得美國各地各營運許可,以及明年量產CYBERCAB。至於UBER爲車隊平臺商,以輕資產、擴張快爲優勢,以接入其他廠商的車隊爲主,營運範圍包括美國、歐洲、中東,提高接單率,今年也與小馬智行等多家ROBOTAXI籤屬合作協議。
中國Robotaxi市場規模預估,集邦科技研究經理陳虹燕預估,中國今年將達到約5200萬美金,2035年有機會達到445億美金,十年間CAGR年增97%,市場呈現快速成長階段,首先投入車輛數增加,加上法規放寬,讓營運時間跟營運範圍增加,再來就是你的平均里程單價下降,可提升接單率、接客率,促使整個市場逐步成長因素,但也意味着人類的司機會有失業的問題,將面臨產業轉型問題。不過如今Robotaxi仍屬研發成本投入高的領域,讓Robotaxi定價低於人類價值仍需要市場推進規模。
美國市場方面,集邦科技研究經理陳虹燕預估,美國Robotaxi市場規模今年預估達到3.14億美金,到2035年預估會達到365.40億美金,十年CAGR約61%,特斯拉(Tesla)也逐步完成相關自駕測試,Tesla今年六月底開放10輛robotaxi試乘,僅有副駕安全監控員,叫車服務的固定費用爲每一趟4.2美元(約124.3元臺幣),同時德州共和黨州長簽署自動駕駛汽車監管法案,該法案將於9月生效。整體美國市場,去年逐步完善相關法規,需要時間醞釀,另一家Waymo也很積極降低成本,提升規模化。但Tesla爲車隊品牌,叫車平臺Uber認爲,叫車市場同樣需要時間經驗累積,且上述兩家廠商先前進軍中國以降低車輛成本,但如今車輛也面臨中美貿易戰關稅問題 禁令問題,甚至拉回美國生產,仍關注成本議題。
Robotaxi企業正進行全球化佈局,如百度瞄準香港、新加玻、中東;文遠知行海外市場布進軍瑞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西班牙、新加坡、法國;小馬智行佈局韓國、沙烏地阿拉伯、盧森堡、新加坡;Waymo瞄準日本;現代汽車Hyundai瞄準美國。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今年第二季交車輛年減13.5%,創公司史上最大跌幅,主因執行者與總統川普政治糾紛以發消費者反彈,且市場競爭加劇衝擊需求所致,使得交車量低於市場預估,且下半年交車輛同樣保守以待。傳Tesla暫停生產Optimus,相關整合無法突破瓶頸,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在美國大而美法案有所爭執,今年第四季起美國政府將不再對購買電動車的民衆給予租稅扣抵(tax credit)優惠補助,牽動電動車發展,故市場仍然看好Tesla透過Robotaxi發展第二成長曲線。
Robotaxi價格上,TESLA因角色是車廠,其他WAYMO、中系廠商如百度、PONY、WERIDE等,大多爲技術開發商,特斯拉價格存在相對優勢,在生產與零組件有成本優勢,目前佔有規模經濟優勢,不過中系廠商同樣進行優化,如零件國產化、後裝改造改爲前裝方案。中系業者態度也很積極,百度是技術兼車隊平臺,目前是中國大陸營運車隊車輛最多、營運城市範圍最廣。
Robotaxi關鍵零組件上,包括感知決策控制,如感測器、攝影機、毫米波雷達、光達等。市場規模性越大越有發展性,每個所屬產業可以受惠的機會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