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各界齊聚山城,共議金融業如何更好擁抱AI

7月10日,“金融聚能 智匯山城”AI領創企業重慶行暨西部金融中心之夜在重慶舉行。作爲此次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AI匯聚 數字金融——金融AI創新應用前沿分享”同步舉行。來自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螞蟻集團、騰訊金融科技等產學研各界的嘉賓分享了AI大模型驅動金融數字化的經驗成果,爲重慶高質量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建言獻策。

據悉,該活動由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指導,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主辦。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光明,重慶金融監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何濤參加活動並致辭。

張光明表示,兩江新區作爲重慶市AI及軟信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主窗口”,大力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出臺軟信產業專項政策,全力推動AI及軟信產業,特別是“AI+金融”產業創新化、集羣化、特色化發展。2024年,新區兩江新區AI及軟信產業企業累計達到5800家,從業人員超過12萬人,培育了“北斗星”“啓明星”企業20家,重慶市50強軟件企業19家,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10家,應用8款大模型產品,實現軟件主營業務收入1260億元、同比增長17%。接下來,新區將聚焦“AI+金融”方向,推動“AI+金融”技術在普惠金融、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金融服務。

何濤表示,AI賦能是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金融行業應牢牢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將AI創新深度融入“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在數字經濟浪潮中勇立潮頭,以科技硬實力築牢金融強國基石。金融安全是數字金融行穩致遠的堅實保障,唯有堅守金融安全底線,在創新活力與風險約束間建立動態平衡,才能爲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築牢根基,讓AI技術在服務經濟社會大局中行穩致遠。重慶正在探索“金融+科技”的特色發展模式,需要以戰略定力錨定方向,以改革魄力攻堅突破,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技術變革,以審慎的態度守護金融安全,共同構建一個“智能、安全、普惠、可持續”的數字金融新生態,推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

與會專家和企業分別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數字人民幣、普惠信貸中的應用前景,展示區塊鏈、大數據在保障金融安全、防範風險方面的新工具,就“金融業如何更好擁抱AI”各抒己見。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區塊鏈與數據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任奎圍繞浙江大學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理論研究與產業應用場景的雙向突破做內容分享。據他介紹,浙江大學與螞蟻消金聯合開展風控大模型治理體與精準決策研究項目,聚焦數字化金融轉型中的算法與策略精確度提升的挑戰,體現了高校科研力量在推動普惠金融與金融安全體系建設中的積極擔當。

清華大學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健華就“充分發揮AI賦能金融支持消費的作用”進行了主題分享。他認爲AI賦能金融支持消費的主要作用,一是金融首先要找到客戶,AI能深入地洞察消費者的需求,二是產品服務,可以創造真正意義上的數字產品,三是優化服務體驗,提升客戶滿意度,包括防範風險和保護消費者權益。

螞蟻消費金融首席信息官劉義則分享了AI賦能消費金融領域的創新與實踐。據他介紹,消費金融行業有着用戶基數大、場景多,風險控制難,質效低等特點,要解決這些問題,AI數字化是邁向普惠金融的必然選擇。螞蟻消金依託自身過硬的技術底盤,將AI技術應用到運營、風控、反詐、攻防、研發等領域,夯實金融新基座。他還展望未來,認爲大模型的發展迅速,從最早基於意圖+邏輯的金融服務,金融領域上的能力不斷涌現,相信在可控範圍內,未來將會有很大生產力的變革。

當天現場,恆生電子、度小滿、騰訊金融科技等企業也分享了金融行業AI技術應用案例。衆多專家學者企業圍坐一起,展望AI大模型技術未來演進趨勢,推動AI在金融行業行穩致遠,共同支持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