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 林毅夫: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經典未解問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圖/記者任以芳攝)
文/香港01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昨(12)日在官媒《人民日報》發表題爲〈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紮根中國、放眼世界、引領未來的科學理論〉的文章,強調「習近平經濟思想」解決了西方經濟學未能解決的市場效率與政府作用兼容問題,並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奇蹟」,這是西方單一資源配置方式無法達成的發展成就。
林毅夫在文中指出,習近平經濟思想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於改革開放後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偉大實踐,原創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深刻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講過、前人從未遇到過的許多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文章提到,習近平關於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突破了傳統政治經濟學僅討論在既定生產力邊界條件下調整生產關係來釋放生產力,而不討論如何推動生產力邊界拓展的理論侷限,並在學理上形成了一套能夠解釋包括產業和技術結構、基礎設施結構、制度結構等如何決定一個經濟體生產力發展的理論體系。林毅夫認爲,這一體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林毅夫還表示,習近平經濟思想強調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並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注重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同時,加快經濟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打破了西方「先污染後治理」「先工業化後信息化」的線性教條,走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道路。
【本文獲《香港01》授權轉載。】